方劑組成解釋
封臍丹方劑中包含丁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溫腎助陽:丁香味辛、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之效。封臍丹常用於治療脾腎陽虛、寒凝血瘀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病症,而丁香的溫腎助陽功效能提升脾腎陽氣,溫暖腸胃,達到止痛止瀉的效果。
二、行氣止痛:丁香亦具有行氣止痛之效,可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封臍丹中加入丁香,能協同其他藥材,更有效地緩解腹痛,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
封臍丹方劑中包含肉荳蔻,主要因其具備以下特性:
-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 肉荳蔻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痛止瀉。封臍丹用於治療小兒腹痛、腹瀉等症狀,肉荳蔻可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引起的腹痛和腹瀉。
- 固澀止脫: 肉荳蔻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固澀止脫,防止小兒因腹瀉導致的脫水和營養不良。
綜上所述,肉荳蔻在封臍丹中發揮著溫中散寒、止痛止瀉和固澀止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小兒腹痛、腹瀉等症狀。
封臍丹中包含豬牙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豬牙皁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封臍丹主要用於治療臍部感染、發炎等症狀,而豬牙皁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 消腫止痛:豬牙皁具有消腫止痛之效,可以減輕臍部周圍的疼痛和腫脹,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總而言之,豬牙皁在封臍丹中的加入,能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治療臍部感染和炎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封臍丹中加入麝香,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一、活血通絡: 麝香性溫通開竅,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對於臍部寒凝、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二、消腫止痛: 麝香具有較強的抗炎止痛作用,能快速消散局部炎症,減輕疼痛。對於臍周圍炎症、腫痛等,麝香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封臍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痢疾水瀉,并婦人白帶」,其核心病理為寒濕積滯、氣機不固所致。
- 痢疾水瀉:多因脾陽虛弱,寒濕內蘊,腸道失固,表現為下利清稀、完穀不化。
- 婦人白帶:屬寒濕帶下,症見分泌物色白量多、質稀無臭,乃脾腎陽虛、任帶不固。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分析
- 丁香(7個):辛溫,入脾、胃、腎經,溫中降逆,散寒止痛。針對中焦虛寒,止瀉固腸。
- 肉果(1個):即肉豆蔻,辛溫,溫中澀腸,行氣止瀉。治脾虛久瀉,寒濕冷痢。
- 牙皂(2兩,去筋):辛鹹溫,入肺、大腸經,通竅散結,滌痰祛濕。其辛散之性助藥力透臍入裏,兼除腸道濕濁。
- 大倍子(1個,炒):即五倍子,酸澀寒,斂肺澀腸,固精止帶。取其收斂之性,以固脫止瀉、縮帶止漏。
- 麝香(5釐):辛溫芳香,通行十二經,開竅辟穢,活血散結。引諸藥透達深部,兼醒脾開鬱。
2. 配伍邏輯
- 溫澀並行:丁香、肉果溫中散寒為主,大倍子酸澀固脫為輔,共奏溫陽止瀉之效。
- 通斂結合:牙皂與麝香辛散通竅,助藥力滲透;大倍子斂收,防辛散太過,使寒濕去而正氣固。
- 外用透藥:臍為「神闕」,乃經氣匯聚之地,醋調丸劑貼敷,借其吸收之勢直入腸腑,調節脾腎氣化。
3. 治療原理
- 治標:通過溫中澀腸、燥濕止帶,直接緩解瀉痢與白帶症狀。
- 治本:調節脾腎陽氣,恢復運化與固攝功能,從根本改善寒濕體質。
三、總結
此方以溫散寒濕、固澀止脫為核心,結合外用貼臍法,針對中下焦虛寒濕滲之證,體現「內病外治」思維。其藥性溫澀兼施,通斂並用,符合中醫「寒者溫之」「滑者澀之」之法。
傳統服藥法
丁香7個, 肉果1個, 牙皂2兩(去筋), 大倍子1個(炒), 麝香5釐。
上為末,醋調為丸,如綠豆大。
入臍,外貼膏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封臍丹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如果服用過量,可能會引起便秘。因此,在服用封臍丹時,一定要遵醫囑,不要自行加大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封臍丹, 出處:《惠直堂方》卷一。 組成:丁香7個,肉果1個,牙皂2兩(去筋),大倍子1個(炒),麝香5厘。 主治:痢疾水瀉,並婦人白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