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經下取方

通經下取方

TONG JING XIA QU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熱 (1.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胃經 18%
肝經 13%
腎經 12%
脾經 9%
膀胱經 9%
大腸經 7%
心經 6%
肺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經下取方中的文蛤,具有清熱利尿的作用。文蛤能夠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熱量和水分,有助於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經絡不暢。在方劑中使用文蛤,有助於改善經絡中的水腫問題,提升方劑效果。

通經下取方中的葶藶子,具有活血化瘀、通經下行的功效。葶藶子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中的血瘀狀況。在方劑中加入葶藶子,有助於舒緩經絡不暢,改善痛經問題。

「通經下取方」中加入「豬牙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通經活絡: 豬牙皁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對於經絡不通、氣血瘀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能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血運行,達到通經止痛的效果。
  2. 消腫排膿: 豬牙皁性涼,可清熱解毒、消腫排膿。對於一些因感染或炎症引起的經血量少、色暗、有血塊等症狀,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作用,改善血瘀情況,促進經血順暢排出。

總之,豬牙皁在「通經下取方」中起到通經活絡、消腫排膿的作用,對於治療經血不調、痛經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但需提醒的是,中藥的使用應謹慎,需根據自身情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通經下取方中的巴豆,具有通腸排毒的作用。巴豆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在方劑中使用巴豆,有助於改善經絡不暢、便秘等問題,增強方劑的綜合療效。

通經下取方中的天花粉,擅長清熱解毒、潤燥的作用。天花粉能夠幫助排除體內的熱量和毒素,減少經絡中的不適感。在方劑中加入天花粉,有助於提升方劑的通經效果,改善經絡阻滯問題。

通經下取方中的丁香,具有暖胃散寒的作用。丁香能夠幫助提升經絡中的熱量,促進經血流通。在方劑中使用丁香,有助於緩解因寒邪引起的經絡不暢,增強方劑的療效。

通經下取方中的麝香,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麝香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中的氣滯和血瘀。在方劑中加入麝香,有助於改善經絡不暢,增強方劑的通經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經下取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痰結經閉」,意指因痰濕壅滯、氣血受阻而致之月經不通。痰濕為陰邪,易阻滯胞宮經絡,使氣血運行不暢,久而閉塞不通。傳統治法強調「通因通用」,以攻逐痰瘀、開竅通絡為法,促使痰濕黃水排出,繼而經血得通。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1. 海蛤粉:鹹寒,化痰軟堅,散結利水。針對痰濕壅滯之病機,助化解痰結。
  2. 苦葶藶:苦寒,瀉肺逐痰,利水消腫。與海蛤粉相配,增強滌痰行水之效。
  3. 牙皂:辛咸溫,有小毒,能豁痰開竅,善通關竅、消痰結。助痰濕從竅道排出。
  4. 巴豆(略去油):辛熱大毒,峻下冷積,破痰逐水。去油減緩其烈性,然仍有強力攻逐之效,開通閉塞。
  5. 天花粉:甘微苦寒,清熱生津,亦可消痰散結。與苦寒藥配伍,防溫燥傷陰。
  6. 苦丁香(即瓜蒂):苦寒,湧吐痰濕,宣竅逐水。此處取其上行宣散,助痰濕外排。
  7. 紅娘子:有小毒,能破血通經,散結消癥。針對血瘀痰凝之經閉,助通利血脈。
  8. 麝香:辛溫香竄,通行十二經,開竅醒神,活血散結。用量雖少,卻為引藥直達病所之關鍵。

治療原理與方義解析

此方以「逐痰通絡」為核心,結合「開竅攻下」之法:

  • 痰濕為標:以海蛤粉、葶藶、牙皂、巴豆等滌痰逐水,破除壅滯。
  • 瘀血為本:紅娘子破血,麝香行氣活血,使痰瘀並治。
  • 竅道為途:外用置於陰戶,藉蔥涎辛散、麝香透竅,引藥力直入胞宮。

服後先通黃水,乃痰濕外排之象;繼而經行,標明氣血通道已開。此方峻烈,專為痰結實證而設,體現古人「陳莝去而腸胃潔,癥瘕盡而營衛昌」之攻邪思路。

總結

「通經下取方」集化痰、逐水、破血、通竅於一體,針對痰濕壅盛、經絡閉阻之證,以峻藥外治,導邪下出,體現中醫「給邪以出路」的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海蛤粉半兩,苦葶藶2錢半,牙皂2錢半,巴豆(略去油)1錢半,天花粉1錢半,苦丁香1錢半,紅娘子1錢半,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
每用1錢,蔥涎同搗為丸。薄綿裹,以5寸竹管納陰戶中。候熱時先通黃水,次則經行。
方中麝香用量原缺,據《濟陰綱目》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經下取方, 出處:《醫學正傳》卷七引《産寶》。 組成:海蛤粉半兩,苦葶藶2錢半,牙皂2錢半,巴豆(略去油)1錢半,天花粉1錢半,苦丁香1錢半,紅娘子1錢半,麝香少許。 主治:痰結經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