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砂大紅丸

辰砂大紅丸

CHEN SHA DA H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2.0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20%
心經 19%
腎經 17%
肺經 11%
胃經 6%
大腸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辰砂大紅丸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古人認為其可平心降火,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

2. 驅邪辟穢: 硃砂具有辟邪驅穢之效,古人認為其可驅除邪氣,防止疾病侵襲。在古代,人們常將硃砂製成藥丸或香囊,用於驅邪避災。

辰砂大紅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熱,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辰砂大紅丸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心陽不足等症,附子可溫陽化寒,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
  2. 扶正祛邪:附子可溫補腎陽,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寒邪入侵。辰砂大紅丸中加入附子,可扶正固本,增強抗病能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辰砂大紅丸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辰砂等藥材合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減輕疼痛。
  2. 止痛止血: 沒藥具有止痛止血的作用,可與辰砂等藥材共同發揮止痛止血的功效。辰砂入心經,可鎮心安神,而沒藥入肝經,可疏肝理氣,二者相輔相成,達到止痛止血的效果。

辰砂大紅丸中包含海馬,其主要原因在於海馬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腎壯陽: 海馬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之功效。辰砂大紅丸以補腎填精、壯陽益氣為主,海馬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補腎壯陽效果,對於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活血化瘀: 海馬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辰砂大紅丸中加入海馬,可以加強方劑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總而言之,海馬的加入能提升辰砂大紅丸的補腎壯陽和活血化瘀功效,使方劑更能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辰砂大紅丸中加入乳香,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辰砂大紅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增強藥效。
  2. 引藥入血,增強療效:辰砂大紅丸中含有辰砂等重金屬藥物,乳香可以起到引藥入血的作用,將藥物有效地送達病竈部位,增強藥效。同時,乳香的溫性還可以緩解辰砂的寒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

辰砂大紅丸中包含肉蓯蓉,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腎壯陽: 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潤腸通便之功效。辰砂大紅丸主治腎虛陽痿,精血虧損等症,而肉蓯蓉恰好可補腎益精,與方劑主治相合。

2. 潤腸通便: 辰砂大紅丸中含有辰砂,性寒,易導致腸胃燥結。肉蓯蓉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緩解辰砂所致的腸胃燥結,使藥效更平穩,副作用更小。

辰砂大紅丸方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助陽氣行血: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經、引藥入腎的功效。辰砂大紅丸主要用於治療腎陽不足、寒凝血瘀所致的陽痿、宮寒不孕等症,肉桂可溫腎助陽,散寒通經,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2. 引藥入腎,增強療效: 辰砂大紅丸中包含許多貴重藥材,如辰砂、鹿茸、海馬等,需要藥力直達腎臟才能發揮最大療效。肉桂性輕氣燥,具有引藥入腎的作用,能將其他藥材的藥力引導至腎臟,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治療腎陽不足、陽痿等症。

辰砂大紅丸方劑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辰砂大紅丸主治心血瘀阻所致的心悸、胸悶、心痛等症,延胡索能有效改善血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胸痛等症狀。
  2. 行氣止痛:延胡索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痛、心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辰砂大紅丸中以辰砂為主藥,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與延胡索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達到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辰砂大紅丸中加入薑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薑黃具有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配合辰砂的活血功效,有助於治療因血瘀引起的病症。
  2. 溫中止痛: 薑黃味辛性溫,能溫中散寒,止痛消腫。對於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薑黃可以起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配合辰砂的鎮痛功效,能增強療效。

辰砂大紅丸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硇砂(也稱為辰砂或汞硫化物)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在中醫理論中,硇砂被認為具有鎮靜、安神的效果,常用於治療失眠、焦慮等症狀。此外,硇砂的毒性在適當劑量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身體的微循環,從而達到增進健康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硇砂在很多中藥方劑中被運用的原因之一。

然而,由於硇砂的毒性,使用時必須謹慎,通常需經過專業醫師的指導與配比,確保其安全性與有效性。這種矛盾的特性使得硇砂成為中醫藥學中值得深入研究的成分,以探索其潛在的治療效果以及安全使用方法。在使用辰砂大紅丸時,應遵循中醫的辨證施治原則,合理選擇適合的患者,以達到最佳的療效而不造成危害。

辰砂大紅丸中包含斑蝥,主要原因如下: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斑蝥性熱,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寒凝血瘀導致的病症,例如寒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
  2. 驅除寒濕,溫經散寒:辰砂大紅丸主治寒濕痹痛、風寒濕痺等,而斑蝥可溫經散寒、驅除寒濕,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達到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的效果。

辰砂大紅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滋陰生津: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之效。辰砂大紅丸方劑中,辰砂性熱,生地黃可以緩解辰砂的燥熱之性,避免傷陰耗津,同時也能滋養心腎,平衡陰陽。
  2. 佐使辰砂,增強功效: 生地黃能與辰砂相配,增強其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辰砂主治熱病神昏、驚癇抽搐,生地黃能輔助其清熱瀉火,使辰砂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辰砂大紅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産後寒熱運悶,血氣塊硬疼痛不止」,此證屬産後瘀血內結、寒熱錯雜之病機。産後氣血虧虛,寒邪易乘虛而入,與殘留惡血互結,形成血氣塊硬;瘀滯不通則疼痛,寒熱交爭則見運悶(頭暈煩悶)。故治當以溫通化瘀、散寒止痛為主,兼顧養血調經。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藥物配伍

  • 朱砂(為君,半入藥半為衣)
    鎮心安神、清熱解毒,針對「運悶」之煩躁不安;外衣取其質重沉降,引藥入血分。
  • 附子、肉桂(溫陽散寒)
    補火助陽,驅除産後寒邪,溫通經脈以散血塊。
  •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
    活血化瘀、消腫定痛,直攻「血氣塊硬疼痛」。
  • 斑蝥、硇砂(破血逐瘀)
    蟲類藥與礦物藥相配,峻逐瘀積,化頑固血結,但用量輕(斑蝥僅1分),慎防傷正。

2. 輔助調養藥物

  • 蓯蓉、生地黃(滋養精血)
    産後血虛,蓯蓉溫腎益精,生地涼血養陰,防溫燥藥耗血。
  • 玄胡、薑黃(行氣活血)
    氣行則血行,玄胡兼止痛,薑黃通經散結,助化瘀滯。
  • 海馬(補腎活血)
    壯陽散結,輔助化瘀,兼顧産後腎氣虧虛。

3. 製劑與服法

  • 酒煮麵糊為丸:酒性辛溫,助藥力通行血脈;麵糊緩和藥性,保護脾胃。
  • 當歸酒/紅花酒送服
    • 當歸酒養血活血,適用於一般産後瘀痛;
    • 紅花酒力專破血,用於經閉不行,加強通經之效。

推論可能功效與原理

  1. 溫通化瘀:附子、肉桂合乳香、沒藥,形成溫通並行之勢,化散寒凝血瘀。
  2. 攻補兼施:斑蝥、硇砂攻邪,蓯蓉、生地扶正,避免峻藥傷及産後氣血。
  3. 引藥達病所:朱砂為衣、酒送服,引諸藥入血分,直達胞宮瘀結。
  4. 雙向調寒熱:朱砂清熱鎮靜,附子溫寒,共調「寒熱運悶」之標症。

此方體現**「去瘀生新」**思想,針對産後瘀滯屬寒熱夾雜者,以溫通為主,佐以養血,為古代攻瘀與調補並用之劑。

傳統服藥法


朱砂1兩(一半入藥,一半為衣),附子(炮)半兩,沒藥半兩,海馬半錢,乳香半兩,蓯蓉半兩,肉桂半兩,玄胡半兩,薑黃半兩,硇砂半兩,斑蝥1分,生地黃1兩。
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酸棗大。
每服1丸,煎當歸酒放溫送下;經水不行,煎紅花酒送下。
方中附子、乳香、蓯蓉、肉桂、玄胡、薑黃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辰砂大紅丸有溫熱、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辰砂大紅丸, 出處:《宣明論》卷十一。 組成:朱砂1兩(一半入藥,一半爲衣),附子(炮)半兩,沒藥半兩,海馬半錢,乳香半兩,蓯蓉半兩,肉桂半兩,玄胡半兩,薑黃半兩,硇砂半兩,斑蝥1分,生地黃1兩。 主治:産後寒熱運悶,血氣塊硬疼痛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