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明上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以其療效顯著而著稱。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這是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成分。鉛丹,主要成分為鉛的硫化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傳統中醫認為,鉛丹能夠有效去除體內的邪氣,特別是對於某些炎症性疾病,如燒燙傷、痤瘡等,能起到促進癒合和降低炎症的作用。
然而,鉛丹的使用在近年來受到科技與醫學的進一步檢討,因其含有鉛元素,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導致鉛中毒。因此,雖然明上膏在古代醫學中具有一定的療效,但在現代醫學研究中,對其安全性必須謹慎考量。使用此類方劑時,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並考量其適應症與風險。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仍可發揮其補益與療效,促進健康。
明上膏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喉嚨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其組成中包含硇砂,這種藥材具有特殊的藥理特性。硇砂在中藥學中被廣泛運用,因其具有清熱、解毒的效果。它能有效地減少由於內熱或外感引起的上呼吸道不適,如喉嚨腫痛和咳嗽等症狀。此外,硇砂還有一定的鎮靜作用,能幫助患者減輕因咳嗽引發的焦慮與不適。
使用明上膏時,硇砂的結合能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協同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綜合考量,硇砂在明上膏中的加入,不僅體現了中醫理論中五行相生相剋的哲學觀念,也彰顯了中醫學對於整體調理的重視。因此,明上膏作為一個經典方劑,正是結合了多種藥材特性,旨在提供最優的療效以維護患者的健康。
明上膏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等症狀,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通絡止痛,舒筋活絡: 明上膏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症,而乳香的通絡止痛、舒筋活絡功效,能有效改善關節僵硬、疼痛、麻木等症狀,使氣血運行通暢,恢復肢體功能。
明上膏中加入大青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大青鹽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明上膏為外用藥,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皮膚感染等症狀,大青鹽能有效抑制病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
- 引藥入膚:大青鹽的鹹味能夠引導藥物深入皮膚,增強藥效。明上膏中其他藥材也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與大青鹽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明上膏中包含輕粉,主要源於其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的功效。
輕粉為水銀製成的礦物藥,具有極強的毒性,但同時也具有 殺菌 和 消炎 的作用。明上膏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而輕粉的強效殺菌和消炎作用,可以迅速抑制感染,並消退腫脹,達到止痛的效果。
然而,由於輕粉的毒性,其使用必須謹慎,需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嚴格把控劑量和使用方法,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明上膏中加入硼砂,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 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抑制皮膚炎症,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濕疹等皮膚病。
二、 收斂生肌: 硼砂亦有收斂生肌之效,能促進創口癒合,減少分泌物,配合其他藥材,可加速傷口修復,減少感染風險。
雖然硼砂具備一定藥效,但其屬有毒物質,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過量或長期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明上膏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通竅開竅,活血止痛:麝香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頭部經絡不通,血脈瘀阻所致的頭痛、頭昏、鼻塞等症狀,麝香能有效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二、引藥上行,直達病竈:麝香氣味芳香濃烈,能引導其他藥物上行,直達頭部病竈。明上膏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也具有一定止痛消腫作用,而麝香則能助其藥力直達病處,提高治療效果。
明上膏中加入雲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雲母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抑制皮膚炎症,舒緩紅腫熱痛,對於外傷感染、濕疹、瘡瘍等病症,具有一定療效。
2. 收斂生肌:雲母性質滑潤,能保護皮膚,減少刺激,同時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對於外傷潰瘍、燙傷等,能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
因此,明上膏中加入雲母,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提高藥效。
明上膏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性善清熱,可瀉火解毒,對於上焦熱盛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燥濕止癢: 明上膏常用於治療溼疹、皮炎等皮膚病,而黃連能燥溼止癢,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溼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
明上膏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 海螵蛸性寒、味鹹,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明上膏常用於治療鼻衄、外傷出血等症,海螵蛸能幫助收斂血管,促進凝血,達到止血效果。
- 清熱解毒: 海螵蛸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明上膏中常含有其他清熱解毒的中藥,海螵蛸的加入可以增強清熱解毒功效,有利於緩解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
總之,海螵蛸在明上膏中發揮着收斂止血和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使其成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明上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明上膏主治眼疾範圍廣泛,主要針對以下症狀:
- 視力障礙: 遠年日近不睹光明、視物茫茫、時見黑花、內外障眼(白內障、青光眼等)。
- 眼部炎症: 連睑赤爛(眼瞼炎)、怕日羞明(畏光)、隱澀難開(乾眼)、推眵有淚(分泌物多)、癢疼。
- 結構異常: 攀睛瘀肉(翼狀胬肉)、翳膜侵睛(角膜混濁)、睑生風粟(濾泡性結膜炎)。
- 其他: 口瘡(口腔潰瘍)。
綜上,此方適用於多種慢性、急性眼部疾病,尤其以炎症性、退行性病變為主,可能具備消炎、退翳、明目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明上膏組成可分為以下幾類:
- 基質與賦形劑:
- 白沙蜜、黃丹(鉛丹): 形成膏體基底,黃丹炒紫後可能減輕毒性,增加收斂作用。
- 礦物類藥:
- 金星石、銀星石、井泉石、雲母: 清熱解毒、退翳明目,古人認為具「鎮降」眼內熱毒之效。
- 青鹽、硼砂: 清熱消腫,硼砂現代已知有抑菌作用。
- 動物類藥:
- 烏賊骨(魚骨): 收斂止血、退翳,可能含鈣質促進角膜修復。
- 植物類藥:
- 黃連: 清熱燥濕,抗炎抑菌,主攻心火上炎所致目赤。
- 香竄開竅藥:
- 麝香、腦子(冰片): 穿透性強,促進藥物吸收,活血散結。
- 其他:
- 乳香: 活血止痛;輕粉(氯化亞汞): 殺蟲攻毒(毒性大,外用需謹慎);硇砂: 消堅化瘀,可能用於瘀肉。
治療原理推論:
- 清熱解毒: 黃連、青鹽、硼砂等針對眼部紅腫熱痛,抑制病原微生物。
- 退翳散結: 礦物藥與烏賊骨可能促進角膜混濁吸收,抑制胬肉增生。
- 防腐生肌: 蜜與黃丹形成的膏體可能保護創面,輕粉、硇砂等抑制感染。
- 局部刺激與藥物滲透: 冰片、麝香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藥效發揮。
- 傳統「明目」概念: 部分礦物藥被認為能「鎮肝明目」,調節眼內代謝。
備註: 方中含鉛、汞化合物(黃丹、輕粉),雖經炮製,現代應用需慎防重金屬累積毒性。口瘡外用可能取其清熱解毒之效。
傳統服藥法
白沙蜜1斤,黃丹4兩,硇砂(別研)1錢,腦子(別研)1錢,乳香(別研)1錢,青鹽(別研)1錢,輕粉(別研)1錢,硼砂(別研)1錢,麝香半錢(別研),金星石1兩,銀星石1兩,井泉石1兩,雲母1兩,黃連(去須)半兩,烏賊半兩,魚骨半兩。上藥於淨室中用銀石器慢火先炒 黃丹令紫色;次下蜜,候熬得沫散,其色皆紫;次入臘雪水3升,再熬二十餘沸,將其餘藥碾成末,一處同熬,用箸滴在指甲上,成珠不散為度。以厚皮紙三張鋪在筲箕內,傾藥在紙上,濾過,用瓶子盛放,在新水內浸三晝夜,浸去火毒,其水日一易之。
看病眼輕重,臨晚用箸蘸藥點大眥頭,眼澀時為度。若治內障眼,用生面水和成條,捏作圈子,臨睡置眼上,傾藥在內。如此用之,1月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明上膏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明上膏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明上膏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明上膏,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組成:白沙蜜1斤,黃丹4兩,硇砂(别研)2錢,腦子(别研)2錢,乳香(别研)2錢,青鹽(别研)2錢,輕粉(别研)2錢,硼砂(别研)2錢,麝香半錢(别研),金星石1兩,銀星石1兩,井泉石1兩,雲母1兩,黃連(去須)半兩,烏賊魚骨半兩。 主治:遠年日近不睹光明,內外障眼,攀睛瘀肉,連瞼赤爛,隱澀難開,怕日羞明,推眵有淚,視物茫茫,時見黑花,或瞼生風粟,或翳膜侵睛,時發癢疼。口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