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明目固本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滋陰降火,養肝明目: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清熱涼血、生津潤燥的功效。肝開竅於目,肝血充足則目得滋養,視力清晰。生地黃可滋養肝陰,清降肝火,緩解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達到明目之效。
- 補益腎陰,固本強基: 腎藏精,精生髓,髓通於腦,腦爲目之主。生地黃可滋養腎陰,補益精髓,從而固本強基,使目得養,改善視力,延緩眼部衰老。
明目固本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益肝腎,滋陰養血: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作用。肝腎虧虛,則精血不足,導致目失所養而視力減退。熟地黃能補益肝腎,滋養精血,從根本上改善目力。
2. 配合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明目固本丸中其他藥材如枸杞子、菊花等,皆具有滋陰明目的功效。熟地黃作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補益肝腎、滋陰養血、明目固本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目疾的效果。
明目固本丸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燥、清熱生津的功效。明目固本丸多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眼疾,天門冬能滋養肝腎陰液,緩解眼部乾澀、視力模糊等症狀,為方劑中的主要滋陰藥。
- 配伍增效:天門冬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枸杞子、熟地黃等相配伍,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例如,天門冬與枸杞子共用,能更好地滋陰明目,提高藥效。
明目固本丸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眼部與肺經相通,肺氣清潤則目睛明亮。明目固本丸常用於治療眼乾澀、視力模糊等症,而麥門冬可以滋養肺陰,使肺氣充足,從而改善眼部問題。
二、清熱降火:麥門冬亦可清熱降火,對於因肝火上炎導致的眼疾,亦有緩解之效。肝火上炎容易引起目赤腫痛、視力下降等症狀,而麥門冬的清熱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肝火,改善眼部症狀。
明目固本丸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 滋補肝腎,明目益精: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的功效。肝腎精血充足,則目得滋養,視力自然明晰。
- 補氣養血,延緩衰老:枸杞子還富含豐富的維生素A、C和β-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對於因肝腎不足引發的視力下降,具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明目固本丸中加入菊花,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明目: 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其能清肝火,散風熱,改善眼部炎症、視力模糊等症狀,達到明目的作用。
- 疏風散熱: 菊花還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消腫的作用。它能清除體內熱邪,改善頭痛眩暈、口乾舌燥等症狀,從而達到固本養神的效果。
綜上所述,菊花在明目固本丸中能夠起到清熱明目、疏風散熱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固本養神、改善眼部健康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明目固本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心熱,腎水不足,少睛光」,即因心火上炎、腎陰虧虛導致目力減退、視物不清。中醫理論認為,「目得血而能視」,腎主藏精,精血同源,腎水不足則無法上濡目竅;心火亢盛 further 消耗陰血,使目失滋養。本方透過滋腎陰、清心火、養肝血以固本明目,改善眼目昏花之症。
組成與配伍邏輯解析
滋補腎陰,填精充目
- 熟地黃:補腎填精,為滋陰養血要藥,直接補充腎水。
- 生地黃:清熱涼血,助熟地養陰而不滯膩,兼清心火。
- 枸杞子:補肝腎精血,「明目安神」(《本草綱目》),直接針對目竅所需。
養陰清心,降火安神
- 天門冬、麥門冬:二者均屬「二冬」,潤肺胃之陰,天冬偏清腎火,麥冬長於清心除煩,共降心火,使水火既濟。
平肝明目,引藥上行
- 乾菊花:清肝明目,散風熱,引諸藥上行至目,兼防滋補藥之壅滯。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補腎水、制心火」為核心:
- 心腎相交:透過二地黃、二冬滋腎水、清心火,恢復心腎陰陽平衡。
- 精血同調:枸杞、熟地補肝腎精血,精足則目明。
- 標本兼治:菊花清肝明目治標,餘藥補腎養陰治本,契合「固本」方名。
劑型與服法意義
煉蜜為丸,緩補長效;鹽湯送服,咸味入腎,助藥力直達下焦。空腹服用更利滋陰藥吸收,適合慢性虛損調理。
總結:本方邏輯清晰,針對「陰虛火旺型目疾」,體現中醫「滋水制火」與「五臟應目」的整體觀。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枸杞子、乾菊花。
久服生精清心。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滋陰補腎的功效,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 本方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咳嗽痰多者不宜使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