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明目柏葉丸中包含側柏葉,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明目:側柏葉性涼,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明目退翳之功效。對於因肝火上炎、熱毒攻目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眼瞼紅腫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二、止血收斂:側柏葉還能收斂止血,對於眼部出血、視力下降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明目柏葉丸中加入夜明砂,旨在補腎益精、明目退翳。
夜明砂為蝙蝠糞便的乾燥品,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清肝明目、補腎益精之效。其清熱解毒之力,可除肝火上炎,改善視力模糊、眼赤腫痛等症狀;其滋陰補腎之力,則可補益肝腎精血,延緩視力衰退,改善夜盲症等問題。
由此可見,夜明砂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明目護眼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明目柏葉丸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眼青盲」,即古代所指視物昏渺、視力漸失之症,多因肝腎陰虧、虛火上擾,或血瘀痰阻所致。其特色在於夜臥與五更分服,順應人體血氣夜歸於肝的生理節律,強化肝血濡目之效。
組成與治療原理剖析:
柏葉(側柏葉):
- 性微寒,味苦澀,歸肺、肝、大腸經。
- 傳統用於涼血止血,然其「微炙」後寒性減弱,既能清肝明目,又可避免過寒傷陽。柏葉含揮發油及黃酮類成分,或能改善眼部微循環。
夜明砂(蝙蝠糞便):
- 味辛性寒,入肝經,為古代明目要藥。
- 以糯米同炒,既可緩和寒性,又能藉穀氣滋養脾胃。其含未被消化的昆蟲甲殼(如視黃醇、核酸代謝物),可能補充視覺營養物質,輔助夜間視力。
牛膽汁為丸:
- 膽汁苦寒,善清肝膽鬱熱,作為賦形劑可引藥入肝膽經,強化清熱明目之效。
竹葉湯送服:
- 竹葉輕清,導虛熱下行,防止肝火上衝於目;五更改以粥飲,既護胃氣,又助藥力隨水穀精微上輸養目。
配伍邏輯:
此方以「清肝活血」為核心:
- 柏葉涼血兼斂, 夜明砂散瘀消積,二者一收一散,調和目中氣血。
- 結合膽汁與竹葉的降火特性,共奏 「瀉中有補,通中有養」 之效,恰合青盲因虛致瘀、因熱耗津之病機。
- 服法設計體現 「肝主升發」 與 「人臥血歸於肝」 的傳統理論,強化夜間養血明目的針對性。
總體推論:
此方透過清肝涼血、活血消積,改善目絡瘀滯與陰虛火擾狀態,尤其適合 肝血不足兼夾瘀熱 所致的視力衰退,其動物藥與植物藥的結合,反映古代「以濁通濁」的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柏葉1兩(微炙),夜明砂1兩(以糯米炒令黃)。
上為末,用牛膽汁拌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夜臨臥時以竹葉湯送下,至五更初再服20丸,以粥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失明視神經萎縮視神經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