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砂止瘧丹

明砂止瘧丹

MING SHA ZHI NUE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0.2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00%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明砂止瘧丹中含有夜明砂,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退翳明目:夜明砂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退翳明目的功效。瘧疾屬於熱病,而夜明砂能清熱解毒,且能改善因熱毒上攻所導致的視力模糊、眼翳等症狀。
  2. 配伍增效:明砂止瘧丹中其他藥物,如金銀花、連翹、黃芩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夜明砂與之配伍,可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瘧疾。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明砂止瘧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籍,主治「孕婦瘀血積聚成瘧,及瘧母症」。瘧母指瘧疾日久,痰瘀結於脅下形成的癥塊(類似脾臟腫大),屬頑固之證;而孕婦因瘀血阻滯、氣血失調誘發瘧疾者,亦可投此方。其關鍵在「瘀血成瘧」,即瘧發與血瘀相關,非尋常外感瘧邪所致。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夜明砂

    • 性味功效:辛寒,入肝經血分,傳統用於清熱散血、消積化瘀。《本草綱目》載其「治目盲障翳,明目消癥」,亦能「破宿血,消積滞」。
    • 作用機制
      • 行血化瘀:辛散寒涼之性,能疏通瘀滯之血,針對「瘀血積聚」之病機。
      • 下死胎:古籍言其「下死胎甚速」,推測因破血之力較峻,可促子宮內瘀血或死胎排出。
      • 止瘧邏輯:瘧疾發作與氣血陰陽失和相關,瘀血阻滯營衛則寒熱交作。夜明砂破瘀後,氣血得通,瘧邪無所依附,故能止瘧。
  2. 配伍與用法

    • 單方獨用:僅夜明砂一味,取其藥專力猛,直攻瘀血。
    • 茶清送服:茶性涼而清上,可佐制夜明砂之辛燥,兼助藥性上行外達,調和營衛。

三、推論與原理總結

此方設計核心在「通瘀以治瘧」,與一般截瘎藥(如常山)不同。瘧母形成與氣滯血瘀、痰濕膠結相關,夜明砂破血消癥,間接瓦解瘧邪依附之病理基礎。然因藥性峻烈,古時強調需辨明「瘀血成瘧」方可用,避免誤傷正氣。

其效速而下死胎,反映其活血強度,亦間接印證對血瘀實證之針對性,符合「血行則瘧止」的中醫理論邏輯。

傳統服藥法


夜明砂3錢。
上為末。
空心茶清調服。
此藥能行血,且下死胎甚速,非瘀血積聚成瘧,及久成瘧母者,不可輕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