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薟至陽湯

XI XIAN ZHI Y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家妙方》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14%
心經 13%
腎經 13%
肺經 11%
胃經 6%
大腸經 5%
膽經 3%
三焦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豨薟至陽湯中包含豨簽草,主要原因有二:

  1. 祛風濕止痛: 豨簽草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豨簽草,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加強祛風濕止痛的效果,適用於風濕痺痛、筋骨痠痛等症狀。
  2. 活血通絡: 豨簽草還具有一定的活血通絡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受限等症狀。

豨薟至陽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是為了補氣固表,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豨薟至陽湯以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為主,但其藥性偏寒,容易傷陽氣。而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的功效,可以溫補脾胃,扶正祛邪,防止藥物寒涼傷陽,進一步提高藥效,使治療更全面、更有效。同時,黃耆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配合豨薟、羌活等藥物,更有效地祛除風濕、止痛。

豨薟至陽湯中加入天南星,主要考量其 祛風止痙 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散結、止痙、消腫等作用。其善於治療風寒濕痺、肢體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狀,與豨薟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 的作用。此外,天南星亦可 解毒消腫,有助於緩解藥物副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豨薟至陽湯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驅寒散寒之力: 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之功效,與豨薟草、羌活等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方劑驅散寒邪之力,治療風寒溼痹、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
  2. 溫陽補腎,扶正祛邪: 白附子可溫補腎陽,改善腎陽不足導致的陽氣虛衰,從而增強人體抵抗力,更好地抵禦寒邪侵襲。此舉不僅有利於緩解病症,更能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豨薟至陽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陽散寒,助藥力: 附子為溫陽壯火之藥,能溫煦陽氣,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豨薟至陽湯主治風寒濕痺,而附子的溫陽作用可助其他藥物更好地驅散寒濕,達到治療效果。

二、 補益氣血,扶正祛邪: 附子入心腎經,能補益心腎之氣,並溫補脾陽,增強正氣。豨薟至陽湯中加入附子,可增強藥物整體的扶正祛邪之功,使治療更有效率。

豨薟至陽湯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通絡,祛風止痛: 川芎味辛溫,能活血化瘀,通經絡,散風寒,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症狀,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2. 配合豨薟草,增強祛風濕效果: 豨薟草善於祛風濕,而川芎能助其活血行氣,使藥力更易於到達病竈,從而增強祛風濕的效果,達到協同作用。

因此,川芎在豨薟至陽湯中起到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作用,並與豨薟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風寒濕痺的功效。

豨薟至陽湯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豨薟至陽湯主治風寒濕痹,肢體疼痛,而紅花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緩解疼痛,達到通痺止痛的作用。
  2. 配合豨薟草,增強祛風除濕功效: 豨薟草善於祛風除濕,而紅花可活血化瘀,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

豨薟至陽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通痺止痛: 細辛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痺止痛之效。豨薟至陽湯主治風寒濕痺,痹痛肢體,而細辛的溫經散寒作用,可助於驅散寒邪,解除痺痛,使藥效更顯著。
  2. 配合豨薟草,增強祛風濕效力: 豨薟草性涼,入肝、腎經,善於祛風濕,止痹痛。而細辛溫性,可緩解豨薟草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平和,並協同增強祛風濕效果,達到溫而不燥,寒而不凝,祛風濕而不傷正的功效。

豨薟至陽湯中加入防風,是基於其祛風止痛之效。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膀胱經,具有發散風寒、止痛的作用。

方中豨薟草、川芎、羌活等藥物,均具有祛風止痛之功,而防風則能引藥深入,並助其發散風寒,消除疼痛,從而加強全方祛風止痛的效果。此外,防風還有解表之效,可緩解風寒外邪侵襲所致的頭身疼痛,提升藥效。

豨薟至陽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濕,通經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利關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方中豨薟草、防風等藥物配合,可加強祛風濕之力,促進氣血運行,改善關節疼痛、活動不便等症狀。
  2. 引藥下行,達病所: 川牛膝具有引藥下行之效,可將其他藥物的藥力引導至下焦,並集中於關節部位,更有效地治療風濕痺痛、腰膝酸軟等病症。

豨薟至陽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原因有二:

一、散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之效。豨薟至陽湯主治風濕痺痛、筋脈拘攣、半身不遂等症,白僵蠶有助於散風邪、止痙攣,緩解肌肉痙攣和肢體麻木等症狀。

二、解毒消腫:白僵蠶亦可解毒消腫,與豨薟、防風等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消散風邪毒素,減輕局部腫脹和疼痛,促進疾病康復。

豨薟至陽湯中加入蘇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蘇木性味苦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功效。豨薟至陽湯主治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疼痛,而蘇木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症狀。
  2. 祛風散寒:蘇木亦有祛風散寒之效,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驅寒止痛的效果。豨薟至陽湯中的豨薟草、羌活、獨活等藥材也具有祛風散寒的功效,蘇木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整體效力,更好地緩解風寒濕痹症狀。

主治功效


中醫方劑「豨薟至陽湯」

豨薟至陽湯,為中醫古方,相傳有數千年歷史,以其獨特的組成和功效而聞名。該方劑由多種中草藥組成,各具特色,相輔相成,在治療某些疾病方面有顯著效果。

方劑組成及功效:

  1. **豨薟草:**具有清熱瀉火、強筋骨、解毒、祛風除濕和活絡止痛的功效。清熱瀉火可治療瘡癤腫毒、皮膚病等;強筋骨可增強骨骼強度,緩解關節炎;解毒可治療瘡癤腫毒、跌打損傷、水腫尿少等;祛風除濕可治療風濕痹痛、筋骨不利、腰膝無力等;活絡止痛可治療風寒濕痺、肢體麻木、腰膝痠痛等症。

  2.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3. **天南星:**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但天南星有毒,內服須謹慎,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

  4. **白附子:**性溫,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可散寒化痰、祛風除濕,適用於中風痰壅、口眼歪斜、語言澀謇等寒痰阻滯引起的症狀;含有生物鹼等成分,可疏通痰凝、消散結節,適用於瘰癧痰核、毒蛇咬傷等痰結氣滯引起的症狀;具有定驚搐的作用,可鎮靜安神、平息痙攣,適用於癲癇、驚厥等神經系統疾病。白附子含有烏頭鹼等成分,具有鎮咳作用,可抑制咳嗽中樞,減少咳嗽次數;含有皁苷等成分,具有化痰作用,可促進痰液的排出,緩解痰多症狀。白附子有毒性,不可自行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服用量應嚴格按照醫囑,不可過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

  5.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6.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7. **紅花:**在傳統中醫裡具有多種藥效,包括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紅花有助於刺激子宮收縮、增強子宮張力,促進月經來潮,緩解痛經,調節月經不調、閉經等症狀。它還具有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可緩解瘀血積聚引起的疼痛和腫脹。此外,紅花還能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促進氣血運行,常被用於治療癥瘕積聚、心腹瘀痛、跌打損傷等症狀。在清熱涼血方面,紅花可清熱解毒,緩解熱鬱血瘀引起的斑疹色暗、熱毒瘡瘍等症狀。然而,紅花活血化瘀作用較強,孕婦及有出血傾嚮者應謹慎使用,宜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8.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9.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10. **川牛膝:**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牛膝最突出的功效是強筋骨,尤其以懷牛膝為良品。牛膝活血化瘀,適用於瘀血閉阻引起的婦科疾病,如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腹痛等。牛膝利水滲濕,利尿消腫,可治淋證、小便不利等症。牛膝活血止痛,能緩解頭痛、肌肉痛、經痛、關節痛等疼痛。牛膝通經,舒筋活絡,能緩解經痛。牛膝清熱利尿,能治肝陽上亢,眩暈,胃火上炎,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牛膝滋陰,有引火(血)下行之效,故可治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及胃火上炎之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牛膝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活血止痛,適用於腰膝酸軟、筋骨疼痛、腎虛、肝血不足、月經不調、產後血虛等症。

  11.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可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陽虛血凝,腦出血(內囊出血)。但本方中含有附子、白僵蠶等有毒中藥,使用時需遵醫囑。

相同名稱方劑


豨薟至陽湯, 出處:《千家妙方》。 組成:九制豨薟草50g,黃耆15g,天南星10g,白附子10g,川附片10g,川芎5g,紅花5g,細辛2.5g,防風10g,牛膝10g,僵蠶5g,蘇木10g。 主治:溫補陽氣,通經活血。主治:陽虛血凝,腦出血(內囊出血)。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