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疳珍珠散

下疳珍珠散

XIA GAN ZHEN Z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青囊秘傳》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0.3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心經 18%
腎經 14%
脾經 14%
肺經 11%
大腸經 8%
膀胱經 6%
膽經 2%
小腸經 2%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下疳珍珠散中使用珍珠,主要源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解毒,消腫生肌: 珍珠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生肌之效。下疳為梅毒的初發症狀,常伴隨疼痛、腫脹、潰瘍等,珍珠可有效清熱解毒,促進潰瘍癒合,減輕疼痛。

二、活血化瘀,止痛生肌: 珍珠亦有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同時止痛生肌,改善下疳的局部症狀,加速癒合。

「下疳珍珠散」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下疳爲梅毒初期的病竈,常表現爲硬結、潰瘍,伴有疼痛。乳香可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

2. 抗菌消炎: 乳香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防止感染加重,加速創面癒合。

綜上,乳香在「下疳珍珠散」中發揮着消腫止痛、抗菌消炎的作用,有助於治療下疳,促進患者康復。

下疳珍珠散中包含沒藥,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下疳初期常伴隨紅腫疼痛,沒藥可有效緩解症狀。
  2. 促進癒合: 沒藥富含揮發油和樹脂,可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下疳為潰瘍性病變,沒藥可促進肉芽組織生長,修復受損組織,加快痊癒速度。

「下疳珍珠散」方劑中加入「孩兒茶」的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下疳為梅毒的初發病竈,常伴有紅腫熱痛等症狀,孩兒茶可清熱解毒,緩解炎症反應。
  2. 殺菌止癢:孩兒茶對某些細菌、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抑制下疳部位的感染,同時止癢,減輕患者不適。

下疳珍珠散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下疳乃梅毒初期的典型表現,其毒性較強,牡蠣可有效清熱解毒,抑制梅毒螺旋體的生長,緩解下疳的症狀。
  2. 收斂生肌:牡蠣還具有一定的收斂生肌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下疳常伴有潰瘍,牡蠣的收斂生肌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加重,加速病程的恢復。

下疳珍珠散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生肌: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收斂生肌、止血止痛之效。對於下疳引起的潰瘍、糜爛,可起到收斂傷口、促進癒合的作用。
  2. 鎮靜止癢: 龍骨性寒,可清熱解毒,並具有鎮靜止癢的作用。對於下疳引起的瘙癢、疼痛,龍骨可以起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此外,龍骨與其他藥物配合,可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與珍珠、硼砂等藥物配伍,可增強收斂生肌的作用,與金銀花、連翹等藥物配伍,可清熱解毒,促進潰瘍癒合。

下疳珍珠散為一方專治瘡癬、膿腫之古方,其配方精妙,尤以象皮為其特色之一。象皮,在中醫藥理中,性平味甘,歸脾、肺經,具補中益氣、收斂生肌之效。據《本草綱目》記載,象皮能「主金瘡、止血」,對於傷口愈合與皮膚修復具有獨特功效。在下疳珍珠散中,象皮之應用,正因其卓越的收斂生肌特性,可促進膿腫部位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過程,兼有減少疤痕形成之作用。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如珍珠、輕粉等,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生肌收口之目的,對治療膿腫、瘡癬等皮膚病變,效果顯著,彰顯了傳統中醫藥方劑的智慧結晶。

下疳珍珠散中包含輕粉,主要基於其殺菌消腫的功效。輕粉性寒,具有解毒、殺蟲、燥濕等作用。對於下疳這種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輕粉能有效殺滅病菌,並抑制其繁殖,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此外,輕粉還能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因此被納入下疳珍珠散中,以達到治療下疳的目的。

下疳珍珠散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針對下疳病症起到以下作用:

  1. 清熱解毒:文蛤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抑制下疳局部炎症反應,緩解紅腫熱痛等症狀。
  2. 利濕消腫:文蛤善於利水滲濕,能促進體內濕熱的排出,有助於消除下疳局部水腫,加速傷口癒合。

此外,文蛤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等營養成分,對於補充身體所需營養,提高抵抗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下疳珍珠散中加入白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殺蟲: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殺蟲之功效。下疳為梅毒的初期表現,常伴有潰瘍、分泌物等濕熱症狀。白礬可有效去除濕邪,並殺滅潛藏於潰瘍處的細菌,促進傷口癒合。
  2. 收斂止血:白礬還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下疳常伴有出血,白礬可收縮血管,止血止痛,緩解病患的痛苦。

因此,白礬在[下疳珍珠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快速消退下疳,促進傷口癒合。

下疳珍珠散中使用冰片,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特性: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抑制下疳的炎症反應,減輕患者的疼痛和腫脹。
  2. 止癢止血,促進癒合:冰片能止癢止血,促進傷口癒合,對於下疳的潰爛和出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冰片在下疳珍珠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下疳的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下疳珍珠散」主治「下疳」,古代醫家認為此症多因性接觸感染(「婦人交接不禁」),穢濁敗精蘊結於前陰,導致局部氣血壅滯、腐敗化毒。初期表現為「奇癢」與「莖頭起粟」(尿道口或龜頭出現粟狀疹或潰瘍),屬濕熱毒邪侵蝕肌膚、腐肉成瘡之證。方中強調外用「乾摻」或配合蔥椒湯清洗,旨在直接清熱解毒、祛腐生肌,並以金箔貼敷增強斂瘡之力。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核心藥物分組與作用

    • 祛腐生肌組:珍珠(解毒斂瘡)、乳香(活血定痛)、沒藥(散瘀消腫)、兒茶(收濕斂瘡)、象皮(生肌收口),共奏修復潰瘍、促進新肉生長之效。
    • 收澀固表組:牡蠣(煅後增強收斂)、龍骨(固澀斡濕)、枯礬(燥濕止癢)、蛤粉(清熱利濕),針對濕毒浸淫、瘡面滲液,起到吸濕斂瘡作用。
    • 攻毒殺蟲組:輕粉(攻毒祛腐)、冰片(清熱止痛),現代觀點可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緩解局部炎症反應。
  2. 配伍邏輯

    • 攻補兼施:輕粉、枯礬等峻烈之品攻逐濕毒,配伍珍珠、龍骨等柔潤之藥保護瘡面,避免過度刺激。
    • 動靜結合:乳香、沒藥活血行氣,防止收澀藥(如牡蠣、龍骨)留瘀;冰片辛散引藥透達,平衡枯礬之燥澀。
  3. 治療原理推論
    全方以「清熱解毒→祛腐斂濕→生肌護瘡」為遞進思路:

    • 煅牡蠣、枯礬等先吸濕除穢,減少瘡面滲出;
    • 輕粉、冰片滲透局部抑制毒邪蔓延;
    • 珍珠、象皮最終修復受損組織,符合中醫「去腐生新」的瘍科治療原則。

:此方體現古代外用藥「以澀斡濕、以毒攻毒」的特色,尤其針對黏膜潰瘍類病變,通過局部收澀與抗菌雙重作用控制感染並促進癒合。

傳統服藥法


珍珠1錢,乳香2錢,沒藥2錢,兒茶2錢,牡蠣(煅)2錢,龍骨2錢,象皮2錢,輕粉5分,蛤粉3錢,枯礬3錢,冰片5分。
上為末,乾摻之。
四邊白腐之上,貼真金箔。或用蔥、椒湯洗淨後摻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軟性下疳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下疳珍珠散,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珍珠1錢,乳香2錢,沒藥2錢,兒茶2錢,牡蠣(煅)2錢,龍骨2錢,象皮2錢,輕粉5分,蛤粉3錢,枯礬3錢,冰片5分。 主治:下疳。此由婦人交接不禁,穢濁敗精臭氣所致,初起奇癢,莖頭起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