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甘桔湯

犀角甘桔湯

XI JIAO GAN J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杏苑》卷六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0.4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21%
胃經 16%
肝經 8%
大腸經 8%
膽經 8%
腎經 4%
脾經 4%
小腸經 4%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脾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犀角甘桔湯」的組成中包含「犀角」,其原因主要有兩個:

1. 藥性: 犀角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鎮驚安神之效。古人認為犀角可以治療熱毒、狂躁、驚癇等症狀,因此被納入方劑中。

2. 時代背景: 古代醫學知識有限,人們對某些疾病的病理機制不明,因此常使用一些珍稀動物的藥材來治療疾病。犀角在古代被視為珍貴藥材,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包括「犀角甘桔湯」。

犀角甘桔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犀角性寒,甘桔性苦寒,兩者皆有清熱解毒之效,但寒性較強,易傷脾胃。甘草性平味甘,能調和藥性,緩解犀角和甘桔的寒性,避免過度寒涼,保護脾胃。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甘草具有益氣補中,和緩解毒的作用,可增強犀角和甘桔的清熱解毒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同時,甘草還可與犀角、甘桔共同作用,協同解毒,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犀角甘桔湯中加入連翹,主要是為了清熱解毒。連翹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同時也能緩解咽喉腫痛

犀角甘桔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渴等症狀。連翹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與犀角、甘桔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消炎止痛、清熱解毒的效果。

犀角甘桔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血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以達到治療目的。

犀角甘桔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黃芩能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能有效控制熱毒引起的出血,同時也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出血部位的疼痛和腫脹。

此外,黃芩還能與方劑中的甘草等藥材共同作用,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顯著,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犀角甘桔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 桔梗性味辛溫,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的功效,可助犀角清熱解毒,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2. 引藥下行: 桔梗有引藥下行的作用,能將犀角等清熱解毒藥引導至咽喉部位,提高藥效,更有效地治療上焦熱證。

因此,桔梗在犀角甘桔湯中起着宣肺利咽、引藥下行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咽喉腫痛等疾病的功效。

犀角甘桔湯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微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因熱邪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2. 潤肺止咳: 川貝母性潤,能夠滋潤肺燥,有利於緩解咳嗽乾咳、痰黏不易咳出等症狀,與犀角、甘桔等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止咳化痰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犀角甘桔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犀角甘桔湯主治「疹子發後,咳嗽,喉疼聲啞者」,此為麻疹等熱性發疹性疾病後期,餘熱未清,熱毒上攻於肺系所致之症狀。疹毒雖已外透,但肺中熱邪未盡,灼傷肺陰,熱毒上熏咽喉,故見咳嗽、喉痛、聲音嘶啞等症。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

  1. 犀角(1錢)

    • 性味鹹寒,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定驚之功。
    • 在此方中主清肺胃熱毒,尤善解血分之熱,治療疹後餘熱上攻咽喉之症。
  2. 甘草(1錢)

    • 性味甘平,入心、肺、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之效。
    • 此處配合桔梗,能利咽止痛,緩解喉痛聲啞。
  3. 連翹(1錢)

    • 性味苦微寒,入心、肺、小腸經,長於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 用於疹後餘熱未清,尤其擅長清上焦熱毒,消除咽喉腫痛。
  4. 黃芩(1錢)

    • 性味苦寒,入肺、膽、胃、大腸經,主清肺熱、瀉火解毒。
    • 能涼血瀉火,清解上焦熱毒,助犀角清疹後餘熱。
  5. 桔梗(1錢5分)

    • 性味苦辛平,入肺經,為「舟楫之藥」,既能宣肺止咳,又能利咽開音。
    • 主治熱毒壅肺之咳嗽、咽喉腫痛、聲音嘶啞。
  6. 貝母(1錢5分)

    • 性味苦甘微寒,入肺經,長於化痰止咳、散結消腫。
    • 可清肺潤燥,緩解疹後肺熱咳嗽、痰稠難咯等症。

方劑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犀角為主藥,清熱解毒,涼血透疹黃芩、連翹為輔,助犀角清上焦熱毒,尤其是肺熱與咽喉熱毒;桔梗、貝母宣肺止咳、化痰利咽,通暢氣機以助邪外透;甘草調和諸藥並緩解喉痛

全方清熱解毒、涼血利咽、宣肺止咳,適用於疹後餘熱未清,肺熱上炎之喉痛聲啞、咳嗽等症,體現「熱者寒之」「上焦熱證宜輕清透邪」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犀角1錢,甘草1錢,連翹1錢,黃芩1錢,桔梗1錢5分,貝母1錢5分。
上(口父)咀。水煎熟,食後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含有犀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麻疹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犀角甘桔湯, 出處:《杏苑》卷六。 組成:犀角1錢,甘草1錢,連翹1錢,黃芩1錢,桔梗1錢5分,貝母1錢5分。 主治:疹子發後,咳嗽,喉疼聲啞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