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宣毒丸

牛黃宣毒丸

NIU HUANG XUAN D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7

熱/寒比例

極寒 (0.08)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6%
肝經 12%
胃經 12%
脾經 12%
小腸經 8%
心經 8%
三焦經 8%
腎經 8%
心包經 4%
肺經 4%
膽經 4%
膀胱經 4%
大腸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肺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牛黃宣毒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瀉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便的功效。牛黃宣毒丸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大黃可促進腸胃蠕動,將體內積熱毒素迅速排出,達到清熱解毒目的。

二、引藥下行:大黃性猛,可引其他藥物下行,將藥力引導至病竈部位,增強清熱解毒療效。牛黃宣毒丸中其他藥物如牛黃、黃芩等,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大黃的引藥作用可使其藥力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牛黃宣毒丸中加入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瀉火通便:芒硝性寒,味鹹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通便之功效。牛黃宣毒丸主治熱毒壅盛,神昏譫語,口舌乾燥,便祕腹痛等症,芒硝可清熱解毒,瀉火通便,配合牛黃、黃芩、連翹等藥物,起到清熱解毒,通腑泄熱的作用。
  2. 引藥入肝,加速療效:芒硝性善下行,入肝經,可引其他藥物下行直達病所,加速藥效發揮,促進熱毒的排泄。

牛黃宣毒丸中加入黃連,是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瀉火之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心火、瀉肝火、除胃熱之功效。牛黃宣毒丸主治熱毒熾盛、神昏譫語、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黃連在此方中,一方面可清熱解毒,降低機體的熱毒程度;另一方面,可瀉火燥濕,防止熱毒內陷,引發更嚴重的病症。因此,黃連是牛黃宣毒丸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有助於藥效更全面地發揮。

牛黃宣毒丸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解毒: 黃柏性寒,味苦,入心、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其能清除體內熱毒,並抑制細菌、病毒感染,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瘡瘍腫毒、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二、 燥濕止癢: 黃柏可燥濕止癢,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疾病,可以起到改善作用。在牛黃宣毒丸中,黃柏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皮膚的紅腫和瘙癢。

牛黃宣毒丸中含有黑牽牛,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解毒: 黑牽牛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瀉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其能清熱瀉火,解毒散結,對於熱毒壅盛、症見發熱、頭痛、口渴、咽痛、便祕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配合其他藥物: 黑牽牛配合牛黃、黃芩、連翹等清熱解毒藥物,可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效果,共同發揮治療熱毒壅盛、疔瘡腫毒等病症的作用。

總而言之,黑牽牛在牛黃宣毒丸中起着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熱毒壅盛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牛黃宣毒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所主為「壅熱內攻」所致諸症,其病機核心在於熱毒鬱結於內,上攻胸膈、外發皮腠、下注足脛。具體表現可分三層:

  1. 上焦熱壅:熱毒滯於胸膈,氣機失暢,故見「胸膈不利」、「咽膈不利」;火性上炎,則「口唇生瘡」。
  2. 肌表血熱:熱毒外燔血分,薰灼皮膚,發為「遍身瘙癢」;若熱腐血肉,則見足脛瘡瘍、「膿爛腥臭」,遷延不癒。
  3. 下焦濕熱:足脛生瘡日久,反映濕熱下注,兼有氣血壅滯,腐敗成膿。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瀉火解毒」為主軸,兼行「通腑泄熱」與「逐瘀消腫」,其配伍思路如下:

  1. 大黃、芒消(硝)為君

    • 大黃苦寒,瀉熱通腸、破積行瘀,直折內壅之火毒,使熱從腸腑下泄。
    • 芒消咸寒軟堅,助大黃瀉下燥結,開熱毒外排之通路,符合「通因通用」之理。
  2. 黃連、黃柏為臣

    • 黃連瀉心火,解上焦熱毒,尤擅治口瘡咽痛;黃柏清下焦濕熱,專攻足脛瘡瘍。
    • 二者合用,覆蓋三焦火毒,且「不見火」生用,取其寒涼之性尤峻。
  3. 黑牽牛為佐

    • 炒用緩其峻利,然仍能通利二便,逐水消腫,助君臣藥導濕熱之邪從二便出。
    • 其性走竄,與大黃協同,促進氣血壅滯之消散。

丸劑與送服配伍深意

  • 當歸順氣飲子送服:當歸養血活血,順氣飲(古籍未載具體組成,推測含行氣藥如香附、陳皮等)調暢氣機,防瀉下過猛而傷正,適用於熱壅兼氣血不調者。
  • 蜜水送服200丸:蜜水甘緩和中,既制苦寒傷胃,又潤燥解毒,用於熱毒熾盛、瘡瘍腥臭者,加重劑量以增藥力。

總結
此方以「瀉下清熱」為根,結合「解毒消瘡」之法,使內蘊熱毒得泄、外發瘡瘍得消。其組方結構簡峻,體現「治火先通腑」、「熱毒當急瀉」的攻邪思路,尤宜於實熱壅盛、正氣未虛之證。

傳統服藥法


大黃、芒消、黃連(不見火)、黃柏、黑牽牛(微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用當歸順氣飲子送下;渾身瘙癢,足脛生瘡,膿爛腥臭久而不已,每服200丸,用蜜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口臭腹瀉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牛黃宣毒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九。 組成:大黃、芒消、黃連(不見火)、黃柏、黑牽牛(微炒)各等分。 主治:壅熱內攻,胸膈不利。或遍身瘙癢,口唇生瘡,咽膈不利;或足脛生瘡,膿爛腥臭,久而不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