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女貞寄生湯中包含女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 女貞子性涼,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明目烏髮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女貞子,旨在滋養肝腎陰血,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視力減退等症狀。
2. 配伍相宜: 女貞子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寄生、枸杞子等,共同起到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的作用,相輔相成,更能發揮藥效,有效改善因腎精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
女貞寄生湯中加入桑寄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肝腎,強筋骨:桑寄生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補肝腎、強筋骨之效。與女貞子同為滋補肝腎的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補益肝腎的效果。
- 祛風濕,止痺痛:桑寄生亦能祛風濕,止痺痛,對於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痠軟、筋骨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與女貞子搭配,可更好地緩解風濕痺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女貞寄生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利水滲濕、健脾除痹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女貞寄生湯主要用於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鬚髮早白等症。而薏苡仁能健脾利濕,對於肝腎陰虛引起的濕熱下注,以及腰膝酸軟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此外,薏苡仁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陰虛火旺所致的頭暈耳鳴等症狀。因此,女貞寄生湯中加入薏苡仁,可以更全面地治療病症,提高療效。
女貞寄生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有兩大原因:
- 補氣固本: 女貞寄生湯以滋陰補腎為主,但腎虛常伴隨氣虛,黃耆能補中益氣,健脾固表,可補氣託毒,協同女貞子、寄生等滋陰藥物,使藥效更顯著。
- 扶正祛邪: 黃耆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對於腎虛引起的免疫力低下、易感風寒等症狀,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黃耆的加入,不僅能增強女貞寄生湯的補腎功效,還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女貞寄生湯中加入玉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 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女貞寄生湯以滋補肝腎、烏髮黑髮為主,但其藥性偏燥,容易耗傷津液。玉竹的加入,可平衡藥性,防止燥邪傷陰,避免滋補過度而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副作用。
- 協調藥性: 女貞寄生湯中,女貞子、桑寄生等藥性偏溫燥,而玉竹性寒涼,能起到協調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更利於患者吸收。
女貞寄生湯中加入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腎益精,烏髮黑髮: 女貞子與寄生皆為滋補肝腎、烏髮黑髮之良藥,而何首烏亦有補益精血、烏髮黑髮之功效。三者合用,可相輔相成,增強補腎益精、烏髮黑髮的效果,對於腎虛精虧、頭髮早白、鬚髮脫落等症狀,療效顯著。
- 滋陰補血,潤燥止渴: 何首烏兼具滋陰補血、潤燥止渴之效,與女貞子、寄生同用,能更好地滋陰養血,潤燥生津,對於陰虛血燥、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有較佳的治療作用。
女貞寄生湯中加入沙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潤肺:沙參性涼,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女貞寄生湯以滋補肝腎、烏髮黑髮為主,但同時也需兼顧肺陰的滋潤,避免燥熱之弊。沙參的加入,可有效緩解滋補藥物對肺部的燥熱,並配合女貞子、寄生等藥物,達到陰陽調和,滋陰潤肺的效果。
- 緩解藥性:女貞寄生湯中含有較多溫燥的藥物,如女貞子、寄生等,容易造成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沙參性涼,味甘,可以緩解藥物的燥熱之性,起到潤燥生津、通便的作用,使藥物更加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女貞寄生湯中加入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健脾:麥芽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健脾、和胃止嘔的作用。女貞寄生湯以滋陰補腎為主,但若脾胃虛弱,難以運化藥力,則滋補效果難以發揮。加入麥芽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 緩解藥物副作用:女貞寄生湯中,女貞子、寄生均性寒,服用後可能出現脾胃不適、腹痛、腹瀉等副作用。麥芽性溫,能緩解寒性藥物的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不易傷脾胃。
女貞寄生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 女貞寄生湯以滋陰補腎為主,但若脾胃虛弱,則難以吸收藥效。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可助脾胃運化,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增強藥效。
- 行氣化濕: 女貞寄生湯中滋陰藥物較多,容易導致濕氣滯留。陳皮可行氣化濕,促進水濕代謝,避免濕邪困阻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滋陰補腎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女貞寄生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所針對之證候屬「氣陰兩虛」兼「精血虧損」,尤見於久病耗傷正氣(如癌症化療後)或先天稟賦不足者。其主證「心慌氣短、腰酸腿軟」反映心肺腎三臟皆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為精血不能上榮;「舌淡苔少、脈沉細弱」更是氣陰不足之典型舌脈。全方以「益氣養陰、補腎填精」為核心,兼顧脾胃運化,使補而不滯,符合「扶正祛邪」之治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補腎填精爲基
- 女貞子、桑寄生:女貞子滋腎陰而清虛熱,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二者相須爲用,針對「腰酸腿軟」之腎虛根基。
- 制首烏、生地: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生地涼血養陰,共奏「填精益髓」之效,改善「頭暈目眩、舌淡苔少」。
益氣養陰爲要
- 生黃耆、玉竹、沙參:黃耆大補脾肺之氣,玉竹滋肺胃之陰,沙參養陰清肺,三藥協同解決「心慌氣短、脈弱」之氣虛陰虧證。
佐以健脾滲濕
- 生薏苡仁、炒麥芽、陳皮:薏苡仁利濕健脾,麥芽消食和胃,陳皮理氣醒脾,三者防滋膩礙胃,使全方「補中有通」,契合「培後天以養先天」思路。
全方特點
此方以「肝腎同補、氣陰並調」爲框架,重用30克量級藥物(女貞子、桑寄生、黃耆等)突出扶正主力,配伍輕靈健脾藥以固護中焦,體現「峻補緩調」之層次。尤其「桑寄生」不僅補腎,更能通絡,暗合「久病入絡」之需;「玉竹」柔潤息風,可緩解陰虛風動之眩暈,足見組方細密。
傳統服藥法
女貞子30克,桑寄生30克,生薏苡仁30克,生黃耆30克,玉竹30克,制首烏15克,沙參15克,生地各15克,炒麥芽20克,陳皮9克。
益氣養陰,扶正培本。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久服,不可急於求成。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女貞寄生湯, 出處:《驗方選編》。 組成:女貞子30g,桑寄生30g,生薏苡仁30g,生黃耆30g,玉竹30g,制首烏15g,沙參15g,生地各15g,炒麥芽20g,陳皮9g。 主治:益氣養陰,扶正培本。主治:癌症氣虛、陰虛證。久病體虛,精氣耗傷,心慌氣短,腰酸腿軟,面色蒼白,頭暈目眩,舌淡苔少,脈沉細或細弱無力。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