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黃地榆油

SAN HUANG DI YU YOU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37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9%
肝經 13%
肺經 10%
腎經 10%
胃經 10%
心經 8%
脾經 4%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三黃地榆油方劑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黃柏性寒,味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其能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濕疹、帶下等症,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黃芩、黃連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消滅病竈,促進傷口癒合。
  2. 收斂止血:黃柏亦具有一定的收斂止血作用,能幫助止住傷口出血,並促進傷口癒合。與地榆、黃芩等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控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促進傷口恢復。

三黃地榆油中含有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涼血止血: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的功能。三黃地榆油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出血,如外傷出血、消化道出血等。黃芩的清熱涼血功效,可以有效控制出血,同時減輕炎症反應。

二、配合其他藥物增效:三黃地榆油中除了黃芩外,還包含黃連、黃柏、地榆等藥材,它們共同作用,形成協同增效的效果。黃芩與黃連、黃柏同爲“三黃”,三者合用,清熱瀉火力更強,而地榆則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與黃芩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止血。

三黃地榆油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大黃味苦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止血之效。其性寒,可清熱解毒,對於熱毒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血熱妄行、瘀血阻滯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2. 配合地榆,增強止血功效: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大黃與地榆合用,寒涼之性相互協同,可增強止血效果,並能有效控制炎症反應,促進創面癒合。

因此,三黃地榆油方劑中加入大黃,不僅有助於清熱解毒,更能與地榆相輔相成,提高止血功效。

「三黃地榆油」方劑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 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功效。三黃指的是黃芩、黃連、黃柏,它們也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地榆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熱毒蘊結、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收斂生肌: 地榆還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這對於一些出血性創傷,可以起到止血生肌、加速癒合的作用。

三黃地榆油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五倍子性涼、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與三黃、地榆等藥物搭配,可增強止血效果,並促進傷口癒合。
  2. 抗菌消炎:五倍子含有鞣質、沒食子酸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在治療外傷、燒傷、燙傷等疾病時,可輔助三黃、地榆等藥物抗感染,預防傷口感染。

三黃地榆油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三黃(即黃連、黃芩和黃柏)及地榆等藥材組成。中藥中加入罌粟殼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罌粟殼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首先,罌粟殼含有的阿片類成分能夠起到鎮痛作用,對於因病痛引起的不適能有所緩解。其次,罌粟殼具備收斂及止瀉作用,能夠幫助調理腸胃,對於某些消化系統疾病能起到輔助療效。

此外,罌粟殼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效果,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協調和平衡。當與三黃等藥材一起使用時,可以加強其清熱解毒、燥濕止帶的功能。綜上所述,罌粟殼作為三黃地榆油的成分之一,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有助於緩解病患的症狀,促進整體健康。

三黃地榆油方劑中包含冰片,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抑制局部炎症反應,減輕腫脹疼痛。
  2. 促進組織修復: 冰片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同時具有抗菌消炎作用,防止傷口感染。

三黃地榆油方劑以黃芩、黃連、黃柏三黃為主,配合地榆、冰片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外傷出血、燒傷燙傷、瘡瘍腫毒等症。冰片的加入,可增強方劑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促進傷口癒合,提高療效。

「三黃地榆油」方劑中加入香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藥力:香油本身具有一定潤燥、止痛、生肌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搭配,可增強藥效,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便於外用:香油具有良好的潤滑性,可以將藥材有效地包裹,並使其更容易塗抹於患處,提高藥效的吸收率,同時也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三黃地榆油」

中藥方劑「三黃地榆油」,主要成分為:黃柏,黃芩,大黃,地榆,五倍子,罌粟殼,冰片,香油。

大黃

性味苦、寒,歸大腸、胃經。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地榆

性味甘、涼,歸肝、腎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

黃柏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黃芩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冰片

性味辛、涼,歸心、肺、脾經。具有開竅和化腐生肌的功效。

五倍子

性味澀、微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瀉、止咳化痰、固澀收斂、固表止汗等功效。

罌粟殼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鎮靜、止痛、止痢、收斂、止咳平喘等功效。

香油

性味甘、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清熱解毒、止咳平喘、補益氣血等功效。

主治功效

燙火傷在中醫古代文字中沒有記載。

總結

中藥方劑「三黃地榆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斂瘡生肌的功效,適用於燙火傷、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柏31克,黃芩31克,大黃31克,地榆15克,五倍子15克,罌粟殼15克,冰片1克,香油500毫升。
文火煎熬至藥呈焦黃色,濾渣,放入冰片,裝瓶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三黃地榆油,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黃柏31g,黃芩31g,大黃31g,地榆15g,五倍子15g,罂粟殼15g,冰片1g,香油500ml。 主治:燙火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