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黃解毒散

雄黃解毒散

XIONG HUANG JIE D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8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8%
心經 22%
胃經 22%
膽經 15%
肝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雄黃解毒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為雄黃,這是一種較為特殊的礦物藥材。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具有清熱解毒和殺蟲消腫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雄黃常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如疔瘡、癤瘡等皮膚病,以及因熱毒所致的口腔潰瘍和喉嚨炎。由於其強烈的解毒作用,雄黃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積聚的有害物質,提高免疫力。

然而,使用雄黃時需特別謹慎,因其含有的砷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過量或長期服用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在使用雄黃解毒散時,必須遵循醫師的指導,確保劑量安全。此外,這種方劑適合特定症狀的人羣,並不適合所有患者。因此,對於其組成中使用雄黃的原因,既是基於中醫對於桃金娘科植物的理解與應用,也體現了中藥在疾病防治上的獨特理論及實踐價值。

中藥方劑[雄黃解毒散]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銅綠在該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雄黃解毒散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傷等症狀。銅綠能夠幫助清除傷口處的病原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在方劑中,銅綠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然而,由於銅綠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控制劑量,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雄黃解毒散主治痘瘡後遺之口腔潰爛及皮膚瘡瘍,具體包括:

  1. 牙疳口臭:痘瘡餘毒未清,熱毒上攻齒齦,導致腐潰化膿、口氣穢濁,屬中醫「走馬牙疳」範疇。
  2. 走馬疳龈頰蝕爛:熱毒熾盛,侵蝕口腔黏膜及頰部,潰爛迅速(「走馬」形容病情急劇),甚則穿腮破唇。
  3. 肢體痘疳凹陷不癒:痘瘡潰後成瘡,膿毒未盡,久不收口,瘡面塌陷流膿。

此方針對「熱毒腐肉」之病機,以解毒、斂瘡、殺蟲為核心,外用直接作用於患處。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藥物配伍邏輯

  1. 雄黃(1兩)

    • 性味辛溫,有毒,歸肝、大腸經。
    • 功效:解毒殺蟲、燥濕止癢、蝕腐生肌。
    • 治療原理:雄黃為硫化砷礦物,對局部腐肉、膿瘡有強效腐蝕與收斂作用,能殺滅瘡面蟲毒(如寄生微生物),抑制潰爛蔓延。
  2. 銅綠(2錢5分)

    • 性味酸澀平,有毒,歸肝、膽經。
    • 功效:解毒斂瘡、止血蝕惡肉。
    • 治療原理:銅綠為銅器鏽蝕物,含鹼式碳酸銅,具收斂防腐之效,可促進瘡面乾燥結痂,防止潰瘍擴大。

方劑作用機制

  • 協同解毒:雄黃與銅綠均為礦物藥,毒性較強,配伍後增強殺蟲(抗菌)、腐蝕壞死組織之力,適用於熱毒壅盛之嚴重潰爛。
  • 收濕斂瘡:銅綠能吸附瘡面滲液,雄黃燥濕,合用加速瘡口乾燥結痂。
  • 米泔水輔助:米泔水性甘涼,能清熱緩解毒藥刺激性,外洗可潔淨瘡面,利於藥粉吸附。

適用病證特點

此方專攻「毒盛腐潰」之證,屬「以毒攻毒」之法,適用於:

  • 實熱性潰瘍(紅腫膿液稠濁)。
  • 潰瘍進展迅速(如走馬疳)。
  • 瘡面久不癒合伴腐肉未脫。

綜合評述

雄黃解毒散為古代外用猛劑,以礦物藥直挫熱毒,迅疾遏止潰爛。其組方簡峻,側重「祛腐生新」,符合中醫「腐去則肌生」的瘡瘍治療原則,然須辨明熱毒實證方可施用。

傳統服藥法


雄黃1兩,銅綠2錢5分。
上為末。
用米泔水洗淨,乾摻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皮膚疣指縫濕爛牙齦腫脹痛痤瘡癤和癰口臭牙齦潰爛

相同名稱方劑


雄黃解毒散, 出處:《癰疽神秘驗方》。 組成:雄黃1兩,白礬4兩,寒水石(煅)1兩半。 主治:解毒。主治:一切癰腫潰爛,諸風瘡癢。

雄黃解毒散, 出處:《明醫雜著》卷六。 組成:雄黃1兩,銅綠2錢5分。 主治:痘瘡後牙疳口臭,或走馬疳齦頰蝕爛,或肢體成痘疳凹陷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