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龍性味鹹、寒。主治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等症。
文蛤性鹹,平《別錄》:"味鹹,平,無毒"《本經逢原》:"鹹,平,微寒,無毒"。主要功效清熱,利濕,化痰,軟堅。治口渴煩熱,咳逆胸痹,瘰癧,痰核,崩漏,痔瘻。《本經》:"主惡瘡蝕,五痔。"《別錄》:"咳逆胸痹,腰痛脅急,鼠痿,大孔出血,崩中漏下。"《湯液本草》:"能利水。治急疳蝕口鼻,燒灰臘豬脂和塗之。"《長沙藥解》:"清金利水,解渴除煩,化痰止嗽,軟堅消痞。"
硫磺性酸、熱、有毒。主治外用解毒殺蟲療瘡、內服補火助陽通便。外治用於疥癬、禿瘡、陰疽惡瘡、內服用於陽痿足冷、虛喘冷哮、虛寒便秘。
烏頭性辛、苦、熱、大毒。主治祛寒濕、散風邪、溫經、止痛、治風寒濕痺、歷節風痛、四肢拘攣、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頭風頭痛、寒疝作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陰疽腫毒、麻醉止痛。
地龍餅子,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 組成:地龍(炒)半兩,海蛤半兩,硫黃(研)半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鲮鯉甲(炙)1兩。 主治:中風,手足筋急,拘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