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龍餅子

地龍餅子

DI LONG BING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21%
腎經 21%
膀胱經 14%
心經 7%
肺經 7%
大腸經 7%
肝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地龍餅子方劑中包含地龍,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通經活絡、化瘀止痛: 地龍性寒,味鹹,入肝、心經,能通經活絡,散瘀止痛。對於因血瘀阻滯經絡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地龍還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

因此,地龍作為地龍餅子方劑中的主要藥材,能有效治療相關疾病,發揮其獨特的藥效。

地龍餅子方劑中包含文蛤,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清熱利濕: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肝、脾經,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解毒消腫之效。地龍本身亦有清熱解毒之效,文蛤的加入可加強此功效,有助於治療濕熱內蘊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小便短赤、咽喉腫痛等。
  2. 軟堅散結:文蛤有軟堅散結之效,可用於治療痰核、瘰癧、乳房腫塊等。地龍具有通絡活血之效,與文蛤配合,可更有效地疏通經絡、軟化堅硬之物,促進病竈消散。

地龍餅子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硫磺,這一成分的添加有其特定的藥理意義。首先,硫磺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解毒、燥濕的功效,能有效清理體內的毒素,從而改善許多由濕氣引起的症狀。其次,硫磺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能幫助活絡,使氣血通暢,進而提高方劑的療效。此外,硫磺所含的化合物可抑制某些病原菌的生長,對於治療皮膚病、癤腫等具有輔助療效。綜合來看,硫磺的加入使地龍餅子的功能更加全面,擴大了其適應症,有助於促進患者的康復過程。透過這些機制,硫磺與其他藥材的配合,提升了整體療效,使地龍餅子成爲治療多種病症的重要方劑。

地龍餅子方劑中包含烏頭,其原因主要在於烏頭的辛溫毒性,可與地龍的寒涼性相佐,達到平衡陰陽、寒熱相濟的效果。

烏頭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止痛、解毒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由寒邪入侵所致的痺痛、麻木等症狀。而地龍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通絡止痙的功效,可針對發熱、抽搐、痙攣等症狀。

二者相配,可起到溫寒相濟,寒熱並用,以達到治療目的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地龍餅子主治「中風,手足筋急,拘攣疼痛」,即中風後遺症或風寒濕邪侵襲經絡,導致手足關節筋脈拘緊、攣縮、疼痛,活動受限。此方以外用蒸浴療法為主,通過藥性滲透與熱力刺激,達到溫經散寒、活血通絡、舒筋止痛之效。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 地龍(炒):性寒味鹹,入肝、脾、膀胱經。能清熱定驚、通絡除痹,炒製後緩其寒性,增其走竄通絡之力,擅治筋脈拘攣。
  • 海蛤:性平味鹹,入肺、腎經。傳統用於化痰軟堅,本方取其鹹能走血、助散結通絡之功。
  • 硫黃(研):性溫味酸,有毒,入腎、大腸經。外用可溫陽散寒、殺蟲止癢,助祛風濕、透達筋骨。
  • 烏頭(炮裂,去皮臍):性熱味辛甘,大毒,炮製後毒性稍減,入心、肝、腎經。具強力溫經散寒、逐濕止痛之效,為治寒痹要藥。
  • 鯪鯉甲(炙,即穿山甲鱗片):性微寒味鹹,入肝、胃經。炙後善走竄,功專破血通經、搜風活絡,引藥直達病所。

2. 組方邏輯與配伍特點

  • 溫通為主:硫黃、烏頭大辛大熱,溫散沉寒痼冷;地龍、穿山甲鹹寒走竄,破滯通絡,制約溫藥燥烈之性,形成「寒熱並用」之勢。
  • 外治透達:以醋煮麵糊為丸,醋能軟堅散結、助藥滲透;蔥白辛溫發散,作為藥引增強透皮之力;熱湯淋浴加速氣血運行,使藥力深入筋骨。
  • 動靜結合:海蛤質重潛降,硫黃、烏頭燥烈升散,配合穿山甲之動性,共奏「開痹通閉」之效。

3.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局部外敷與熱療結合,針對「風寒濕痹阻經絡」病機:

  1. 溫經散寒:硫黃、烏頭驅散筋骨寒濕,緩解拘急冷痛。
  2. 活血通絡:穿山甲、地龍破瘀通經,鬆解筋脈攣縮。
  3. 引藥透達:蔥白與熱湯刺激穴位,開腠理、促藥吸收,直接作用於手足關節。

整體體現「外治法」與「內病外治」思維,尤其適合寒邪凝滯、氣血不通之頑固性筋痹。

傳統服藥法


地龍(炒)半兩,海蛤半兩,硫黃(研)半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鯪鯉甲(炙)1兩。
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雞頭子大,捏作餅子,曬乾。
每用1餅,以蔥白裹安在手足節上,以手帛系住,擱在一杉木桶上,用熱湯淋之,候覺骨中熱極,方解去帛子。手足未得舒展時,再用熱湯淋之。每1餅可用3次。每用藥畢,當著衣服蓋之,不得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

相同名稱方劑


地龍餅子,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 組成:地龍(炒)半兩,海蛤半兩,硫黃(研)半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鲮鯉甲(炙)1兩。 主治:中風,手足筋急,拘攣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