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散
JIU M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三十八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6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33%
腎經 16%
肺經 16%
肝經 16%
脾經 16%
膀胱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救命散中包含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通經活絡,化瘀止痛: 地龍性寒,具有通經活絡、化瘀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疼痛。
- 清熱解毒,平肝熄風: 地龍亦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熱毒內蘊、肝風內動所致的各種症狀。
因此,救命散中加入地龍,有助於加強方劑的通經活絡、化瘀止痛、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等功效,提升整體療效。
救命散方劑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清熱解毒: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降低體內熱毒,用於治療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
- 利濕化痰:文蛤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可化解體內濕氣,並有助於痰液的排出。對於濕熱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文蛤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救命散方劑中加入文蛤,能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的功效,幫助治療因熱毒、濕邪所致的疾病。
主治功效
救命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地龍:**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文蛤(蛤粉):**滋陰降火、潤肺止咳。
主治與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救命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霍亂:**腹脹、煩悶不止、手足厥逆。
- **治療原理:**地龍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可緩解腹脹、疼痛等症狀;蛤粉滋陰降火,可能有助於緩解煩躁。
- 脾胃熱毒上攻,咽喉有瘡,並纏喉風:
- **治療原理:**蛤粉滋陰降火,可能有助於緩解咽喉腫痛。但此方中未見清熱解毒藥物。其他古文提及的救命散則會配伍黃連、黃芩、黃柏、大黃等以清熱解毒。
- 湯火灼傷:
- 治療原理: 古文提及的另一版本的救命散包含黃柏、黃芩、黃連、大黃、南薄荷、滑石等,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收斂生肌。
- 痰涎壅盛,咽喉鋸聲,角弓反張
- 治療原理: 古文提及的妙功救命散主要針對痰涎壅盛,並未提及包含地龍和文蛤。
綜合分析
從多篇古文的內容來看,"救命散" 並非單一固定方劑,而是一個泛稱,可能隨著不同醫家、不同病症而有不同的組成。
- **原方救命散(地龍、蛤粉):**主要針對霍亂之腹脹、煩悶、手足厥逆等症狀。
- **針對脾胃熱毒、咽喉腫痛的救命散:**常配伍黃連、黃芩、黃柏、大黃等清熱解毒藥。
- **針對湯火灼傷的救命散:**除了清熱解毒藥外,還會加上滑石等收斂生肌藥物。
- **針對痰涎壅盛的妙功救命散:**則另外有其組成。
因此,理解「救命散」時,需要根據具體的藥物組成來分析其功效,不能一概而論。針對不同的病症,應選用相應的「救命散」方劑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總結
本篇分析了不同古籍中關於「救命散」的記載,可以看出「救命散」並非單一方劑,而是根據不同病症有不同組成的系列方劑。原方主要用於霍亂,而其他變方則根據病症的不同,加入了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收斂生肌等藥物。
傳統服藥法
黃柏1錢,川連1錢,黃芩1錢,黃耆1錢,薄荷1錢,滑石(飛)3兩。
上為細末。
香油或豬油調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救命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八。 組成:地龍(自死者或踏死者,焙乾)、蛤粉各等分。 主治:霍亂。腹脹,煩悶不止,手足厥逆。
救命散, 出處:《衛生鴻寶》卷六引《盧怡亭信驗方》。 組成:黃柏1錢,川連1錢,黃芩1錢,黃耆1錢,薄荷1錢,滑石(飛)3兩。 主治:湯潑火燒。
救命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三。 組成:大黃半兩(銼,炒),黃連半兩(去須),白僵蠶半兩(直者,炒),甘草(生)半兩,膩粉3錢匕,五倍子1分。 主治:脾胃熱毒上攻心肺,喉咽有瘡,並纏喉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