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消散

蛤消散

HA XIAO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肺經 33%
膀胱經 33%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蛤消散方劑中包含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化痰、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乳癰等症狀,文蛤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改善病情。
  2. 利濕化痰: 文蛤具有利濕化痰的功效,對於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喘、水腫等症狀,文蛤能有效利濕化痰,通利水道,改善呼吸道和泌尿系統的症狀。

因此,蛤消散方劑中加入文蛤,可以發揮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蛤消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脫肛」,即直腸或肛門黏膜因氣虛下陷或濕熱下注,導致脫出肛門外的病症。古代醫家認為,脫肛多與中氣不足、久瀉久痢或濕熱蘊結有關,治療上需兼顧收斂固脫與清熱燥濕。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藥物組成

  • 文蛤(主藥):性寒味鹹,傳統用於清熱利濕、軟堅散結。《本草綱目》記載其能「治崩中漏下,痔瘺脫肛」,外用具收斂固脫之效。
  • 樸消(輔藥):即芒硝,性寒味鹹苦,具瀉熱通便、清火消腫之功,外用可軟堅散結、清瀉局部濕熱。

2. 製法與用法
將文蛤煎湯後加入樸消,趁溫熱淋洗患處,冷卻後止。若伴隨熱痛,再以熊膽(清熱解毒)、冰片(涼血止痛)外塗加強療效。

3. 治療原理

  • 清熱燥濕:文蛤與樸消配伍,寒涼清熱,針對濕熱下注導致的肛門腫痛、黏膜充血。
  • 收斂固脫:文蛤外用有收斂之性,可減輕黏膜水腫;樸消軟堅,助鬆弛組織回納。
  • 局部消炎止痛:淋洗法直接作用患處,改善血循環;配合熊膽、冰片加強抗炎鎮痛。

4. 推論延伸
此方體現「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

  • 脫肛若屬濕熱型(局部紅腫熱痛),文蛤、樸消清熱兼收斂,標本兼顧。
  • 寒證或氣虛型脫肛(無熱象、乏力倦怠)恐非所宜,因方性偏寒,此時需補氣升提(如補中益氣湯)。

總結
蛤消散以清熱收斂為主,適用於濕熱下注的脫肛急性期,通過外治緩解局部症狀,體現中醫「急則治標」的思路。

傳統服藥法


文蛤4兩。
水5碗煎湯,入樸消4兩,通手淋洗,至水冷方止。若覺熱痛,用熊膽加冰片,水化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脫肛

相同名稱方劑


蛤消散,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組成:文蛤4兩。 主治:脫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