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龍散

護龍散

HU LO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肺經 33%
膀胱經 33%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護龍散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化痰: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肺、腎經,具有清熱化痰、利濕退黃的功效。護龍散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而文蛤的清熱化痰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二、滋陰潤燥:文蛤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滋陰潤燥、養肺生津。對於肺熱引起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文蛤能夠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使患者的症狀得到緩解。

總而言之,文蛤在護龍散中起到清熱化痰、滋陰潤燥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護龍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護龍散主治「腎漏」,症見陰囊先腫,後期潰破流出黃水,瘡口形如魚口,嚴重者可危及性命。此證屬中醫外科「囊癰」「腎囊風」範疇,多因濕熱下注、久蘊成毒,或肝腎虧虛兼感外邪,導致局部氣血壅滯、腐肉成膿。其瘡口難斂、「出黃水」為濕毒外泄之象,若遷延不癒,恐傷及腎氣(「害命」)。

組成與治療原理邏輯推論

  1. 文蛤(以石灰炒製)

    • 文蛤(海蛤殼)性寒味鹹,《本草綱目》載其能「清熱利濕,化痰軟堅」,傳統用於濕熱瘡瘍。此處以石灰炒黃,既增強其燥濕收斂之性,石灰本身亦有「蝕惡肉、止血斂瘡」之功(《本經逢原》),二者協同可加速瘡面乾燥。
    • 炒黃去火毒:石灰具烈性,炒後去灰可減其刺激性,避免瘡口灼傷,保留其殺蟲解毒之效。
  2. 極細末外用

    • 直接摻於瘡面,利用文蛤之清熱滲濕與石灰之燥濕斂瘡,雙向調節:既分解濕毒(「出黃水」),又促進瘡口收斂(「摻5-7次愈」)。此「煨膿長肉」之法,符合中醫外科「祛腐生新」原則。

綜論
護龍散以簡潔配伍直指病機:

  • 濕毒為標:石灰炒文蛤強化燥濕拔毒,切中「黃水淋漓」之關鍵。
  • 瘡瘍為形:細末外敷局部起效,直接促使瘡口由濕轉乾,阻斷「魚口」蔓延。此方體現中醫「給邪出路」與「外治內症」思維,透過外治法調節肝腎所主之下焦濕熱壅滯。

傳統服藥法


文蛤(以石灰炒黃色,去灰,出火毒)。
上為極細末。
摻5-7次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護龍散, 出處:《惠直堂方》卷三。 組成:文蛤(以石灰炒黃色,去灰,出火毒)。 主治:腎漏。陰囊先腫,後穿破,出黃水,瘡如魚口,能致害命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