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粉散
HA F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六,名見《普濟方》卷一八九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36)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蛤粉散中包含文蛤,主要是利用文蛤的藥用功效來治療疾病。
文蛤味甘鹹、性寒,歸入肝、脾經。其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蛤粉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口渴等症狀,文蛤在此方中起到了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治療效果。
蛤粉散中加入白膠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增強止咳化痰作用: 白膠香性溫,具有理氣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與蛤粉散中其他藥材如蛤粉、貝母等,共同發揮止咳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
- 緩解藥物副作用: 白膠香性溫,可以緩解蛤粉散中其他藥材的寒性,避免藥物過寒對脾胃造成損傷,有助於提升藥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總之,白膠香的加入,可以提升蛤粉散的止咳化痰效果,同時也確保藥物安全性和耐受性,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蛤粉散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多部醫書典籍的記載,蛤粉散的主治功效並非單一,而是根據不同的組方和應用方式,展現出多樣化的治療作用。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治療瘡瘍及皮膚疾患:
- 燙火傷: 《奇效良方》、《外科集驗方》、《外科精義》等書均記載蛤粉散可用於治療燙火傷。其機制可能是蛤蜊殼(即蛤粉)具有收斂、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 黃水瘡: 《外科正宗》、《瘍醫大全》、《小兒推拿廣意》、《瘍科心得集》等指出,蛤粉散可治療黃水瘡,該病多見於頭面耳項,表現為黃色水泡,破潰後流出脂水,伴有痛癢。蛤粉散可能通過清熱燥濕、收斂止癢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此時的蛤粉散,多搭配石膏、黃柏、輕粉等,加強清熱解毒和收濕之效。
- 其他瘡瘍: 《瘍科心得集》提到蛤粉散可用於濕熱痛瘡;《小兒推拿廣意》提及蛤粉散可治小兒????貢頭癤。這些應用可能皆基於蛤粉的收斂、消炎等作用。
2. 治療眼疾:
- 小兒瘡痘入眼: 這是蛤粉散在眼科中最常見的應用。《聖濟總錄》、《証治準繩‧幼科》、《專治麻痧初編》、《幼幼新書》、《原機啟微》、《明目至寶》等皆有提及。蛤粉散常與穀精草配伍,用於治療小兒出疹後,毒邪入眼,導致眼生翳膜(角膜白斑)等症狀。可能通過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 雀盲(夜盲症): 《驗方新編》、《異授眼科》中指出,蛤粉散可作為治療雀盲的方劑之一。 儘管文獻中沒有詳細說明機制,但可能與其滋陰明目的功效有關,並搭配其他藥物如夜明砂、蒼朮等,以增強療效。
3. 其他應用:
- 止血: 《外科精義》記載,單用蛤礪燒赤研粉,可止刀斧傷的出血。
- 解毒:蛤粉的清熱解毒功效,亦能用於治療皮膚瘡瘍。
治療原理分析:
蛤粉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清熱解毒: 蛤粉(蛤蜊殼)味鹹性寒,有清熱解毒之功,可以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瘡瘍、皮膚炎症等。
- 收斂生肌: 蛤粉具有收斂作用,有助於收縮傷口、加速癒合,並促進新組織的生長,故能治療燙火傷、瘡瘍等。
- 燥濕止癢: 蛤粉散中若配伍黃柏、石膏等,能增強燥濕止癢之效,適用於濕熱引起的皮膚疾患。
- 明目退翳: 蛤粉與穀精草等配伍時,可能具有明目退翳的作用,可改善因熱毒引起的眼疾,如翳膜等。
綜上所述:
蛤粉散並非單一用途的方劑,其主治功效與組方、應用方式密切相關。其主要的治療原理,在於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燥濕止癢、明目退翳等,故能廣泛應用於各種瘡瘍、燙火傷、皮膚疾患和眼疾的治療。古籍中強調,蛤粉散的應用需根據具體症狀和病機進行辨證論治,才能取得理想療效。
傳統服藥法
蛤粉少許,白礬少許,胡桃1個(燒灰)。
上為細末。
油調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蛤粉散, 出處:《百一》卷六。 組成:蛤粉、白膠香各等分。 主治:吐血,衄血。
蛤粉散, 出處:《活人書》卷二十一。 組成:谷精草、蛤粉各等分。 主治:小兒瘡子入眼。
蛤粉散, 出處:《眼科全書》卷六。 組成:蛤粉、石決明、夜明砂、甘草各等分。 主治:小兒雀目,至夜不見物。
蛤粉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四。 組成:蛤粉少許,白礬少許,胡桃1個(燒灰)。 主治:夏月抓破皮膚成瘡。
蛤粉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一。 組成:蛤粉1分,甘草(炙)1握。 主治:小兒出瘡子後,眼內生青膜翳暈。
蛤粉散,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蛤粉1兩,石膏(煅)1兩,輕粉5錢,黃柏(生研)5錢。 主治:因日曬風吹暴感濕熱,或因內餐濕熱之物,風動火生所致黃水瘡,於頭面耳項忽生黃色,破流脂水,頃刻沿開,多生痛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