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蒜餅子
SUAN BING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寒 (0.55)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肝經 33%
肺經 33%
脾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蒜餅子方劑中加入白膠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溫陽散寒之力: 白膠香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蒜餅子方劑常用於治療寒性腹痛、胃寒嘔吐等症,白膠香的加入可增強方劑溫陽散寒之力,促進陽氣生發,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引起的症狀。
- 配合蒜泥驅寒解毒: 蒜餅子方劑中通常以蒜泥為主藥,蒜泥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解毒殺菌之功效。白膠香與蒜泥搭配,可增強溫陽散寒、解毒殺菌的作用,共同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蒜餅子」主治「風冷結滯成痔,疼痛難忍」,意指因風寒之邪鬱結於腸道,導致氣血瘀滯形成痔瘡,並伴隨劇烈疼痛。風冷之邪性收引,易阻遏氣機,使局部經絡不通,而獨頭蒜辛溫走竄,白膠香芳香散結,合用可溫通散寒、活血止痛,尤適於寒凝血瘀型痔疾。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獨頭蒜(辛溫,歸脾胃肺經):
- 辛散溫通力強,能「開達氣滯,辟除風冷」(《本草綱目》),其藥性走竄可直透肌膚,促進局部氣血運行。
- 現代研究示,大蒜素具抗炎、殺菌作用,可能緩解痔瘡周圍組織發炎。
白膠香(即楓香脂,辛苦平,歸脾肝經):
- 傳統用於「活血解毒,止痛生肌」(《本草備要》),其芳香透散之性,可助蒜藥力深入病所,消散瘀結。
- 與蒜合用,增強溫通化瘀之效,針對「結滯成痔」的病機關鍵。
煙熏給藥原理:
將藥餅燒煙熏患處,屬中醫「外治法」中的「熏法」。其效有三:
- 辛溫藥氣由肌表毛竅滲入,直達痔核,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 熱力促使腠理開泄,加強藥力穿透,散寒止痛。
- 煙霧升散之性,符合「風邪在上」的治療思路,取「火鬱發之」之意。
此方體現「寒者熱之」「結者散之」的治則,針對風冷瘀滯型痔瘡,通過局部溫通散結以治標,結合中醫外治的獨特給藥思路,屬簡便經濟之方。
傳統服藥法
獨頭蒜1頭,白膠香3錢。
上於砂盆內,爛搗如泥,捻作小餅子,如當三錢大。用大瓶一隻,先抄灰火在內,次將餅子置在灰火上,燒令煙出、坐在瓶上熏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蒜餅子,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組成:獨頭蒜1頭,白膠香3錢。 主治:風冷結滯成痔,疼痛難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