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驗金絲膏」方劑中包含白膠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白膠香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對於因外傷、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白膠香可發揮顯著的療效。
- 解毒止癢,生肌斂瘡:白膠香還具有解毒止癢、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外傷感染、皮膚瘙癢、濕疹等皮膚病症,能起到抗菌消炎、止癢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因此,白膠香在「神驗金絲膏」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毒止癢、生肌斂瘡等作用,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神驗金絲膏」中包含「輕粉」,主要原因是其具有以下功效:
- 殺菌消炎: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殺菌消炎的作用,可有效抑制皮膚感染,減輕炎症反應,適用於化膿性皮膚病、瘡瘍等。
- 收斂生肌:輕粉能使潰瘍面迅速乾燥,促進組織癒合,對皮膚潰瘍、糜爛、濕疹等具有收斂生肌的效果。
然而,輕粉屬於汞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過量或長期使用,以免造成汞中毒。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驗金絲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見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燙燒傷、金瘡(金屬利器創傷)、惡瘡(潰爛難癒之瘡瘍),以及刀斧所傷。其特色為「定疼止血」,透過外敷達到快速止痛、促進傷口癒合之效,適用於急性外傷與慢性潰瘍。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油(半斤):
為麻油或桐油等植物油,性潤而解毒,古代常用作膏劑基底。能潤澤傷口、隔絕外界穢氣,防止感染,並助他藥滲透。白膠香、赤膠香(各七錢半):
分別為楓香脂與血竭之別稱,均屬樹脂類藥物。- 白膠香(楓香脂):性平味辛,能活血止痛、生肌斂瘡。
- 赤膠香(血竭):性溫味甘鹹,專散瘀止血、消腫生肌。
二者合用,共奏化瘀定痛、封閉創面之效,為金瘡要藥。
韶粉(半兩):
即鉛粉(鹼式碳酸鉛),性寒有毒,外用可收斂燥濕、殺蟲止癢,傳統用於瘡瘍滲液或潰爛,能減少分泌物,但現代已知其毒性,臨床已罕用。膩粉(七至八個):
為輕粉(氯化亞汞)之別稱,用量隨季節調整(冬少夏多),具強力殺蟲攻毒、祛腐生新作用,對頑瘡惡瘡有腐蝕膿栓之效,然其毒性亦強,需嚴格控制劑量。
三、藥物配伍邏輯
全方以「解毒止痛、止血生肌」為核心:
- 清油潤澤為基底,緩解燥烈藥性並延長藥效。
- 白膠香、赤膠香樹脂特性可形成保護膜,兼具活血與收斂雙向調節,促進創面修復。
- 韶粉、膩粉針對腐爛、膿瘡,以毒攻毒,清除壞死組織,但需謹防過量。
四、製法與運用特點
- 柳枝攪拌:取柳枝清熱解毒之意,兼作攪拌工具,避免金屬器皿與藥物反應。
- **「琥珀色、不散」**為火候標準,確保膠脂類成分完全溶出且穩定。
- 依傷口類型調整用法:
- 新傷(燙傷、刀傷)直接外掃,速效止痛止血。
- 惡瘡需先清洗,以藥膏圍敷,避免毒素內攻。
五、潛在治療原理推測
古人觀察到樹脂類藥物能形成物理性屏障,減少感染;重金屬粉雖有毒,但微量可抑制細菌繁殖。全方結合「隔絕-殺菌-生肌」三重機制,符合中醫「去腐生新」原則,然其部分成分(鉛、汞)現代已證實有害,需審慎考證替代方案。
傳統服藥法
清油半斤,白膠香7錢半,赤膠香7錢半,韶粉半兩,膩粉(冬季用)7個(夏季用)8個(臨安所賣者)。定疼止血。
上為細末,入在油內,用銀器文武火熬,以向南柳枝系作小把子攪成膏,如琥珀色,於白碗底上試,以不散為度。
如湯燙火燒並金瘡,以雞翎掃之;如久患惡瘡,用口含漿水洗淨,或以面圈瘡口,傾藥在內,痛立止;如刀斧所傷,傾藥在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神驗金絲膏, 出處:《百一》卷二十。 組成:清油半斤,白膠香7錢半,赤膠香7錢半,韶粉半兩,膩粉(冬季用)7個(夏季用)8個(臨安所賣者)。 主治:定疼止血。主治:燙燒傷,金瘡,惡瘡,刀斧所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