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膠香散

白膠香散

BAI JIAO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寒 (0.5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肝經 33%
肺經 33%
脾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白膠香散以「白膠香」為名,自然包含「白膠香」這一味藥材,這便是其組成中的必然因素。

白膠香,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其具有溫肺止咳、散寒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白膠香散以白膠香為君藥,正是因為其藥性與方劑的功效相符,能起到主導作用,治療因寒邪客肺、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氣喘、胸痛等症。

因此,「白膠香」的存在是白膠香散藥方組成的核心,是其發揮功效的關鍵。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膠香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太平聖惠方》,主要功效為「斷筋」。古代所言「斷筋」,非指現代解剖學的肌腱斷裂,而是針對筋骨損傷、關節疼痛或腫脹等症狀,具有接續筋骨、化瘀止痛之效。其主治可能包含:

  • 跌打損傷所致的筋絡瘀滯腫痛
  • 運動過度或外傷引起的關節屈伸不利
  • 慢性筋骨痠痛,氣血不榮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特性分析
    白膠香(即楓香脂)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樹脂,其性味辛、微苦、平,歸肺、脾、肝經,傳統用途包括:

    • 活血止血:能散瘀血且促進傷口癒合,契合「筋傷需活血」之理。
    • 解毒生肌:外用可斂瘡,內服推測有助於受損筋絡修復。
    • 行氣止痛:辛散之性可通絡,改善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
  2. 用藥邏輯推論

    • 單方專攻:僅用白膠香一味,取其藥性專一,針對「筋傷」以活血化瘀為核心,符合中醫「簡便驗廉」的急救思路。
    • 劑型設計
      • 散劑:利於快速吸收,適合急症瘀滯;「新汲水調服」增強清涼之性,緩解局部熱腫。
      • 飯後服用:恐其辛散傷胃,故食後服以護脾胃。
  3. 治療原理整合
    此方通過白膠香的活血通絡、散瘀定痛作用,改善局部氣血瘀阻,促進筋絡功能恢復。其機理可能類似現代「抗炎鎮痛」,調節微循環,加速軟組織修復。

三、潛在應用延伸
基於白膠香特性,此方可拓展用於:

  • 外傷初期:瘀血未化時,搭配外敷效果更佳。
  • 風濕痹證:若屬氣血瘀滯型關節痛,可配伍祛風藥增強療效。

總結
白膠香散以簡馭繁,體現中醫「通則不痛」的治傷原則,其單味藥的選擇與劑型設計,均圍繞「筋傷需活血通絡」的核心病機,展現古代對藥物特性的精準掌握。

傳統服藥法


白膠香不拘多少。
上為細散。
每服2錢,食後新汲水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白膠香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引《鮑氏方》。 組成:白膠香末。 主治:斷筋。

白膠香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八十五引《王氏集驗方》。 組成:白膠香不拘多少。 主治:吐血不止。

白膠香散,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白膠香5錢,赤石脂5錢,枯礬5錢,黃丹2錢,乳香2錢,沒藥2錢,輕粉2錢。 主治:諸疳侵蝕,日久不癒,下注臁瘡疼痛,內外踝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