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水散

追水散

ZHUI SHU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肺經 33%
膀胱經 33%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追水散中包含文蛤,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利濕:文蛤味甘鹹性寒,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追水散旨在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濕熱證,文蛤有助於清泄體內濕熱,促進利尿排泄,達到消腫利水的目的。
  2. 軟堅散結:文蛤還具有一定的軟堅散結作用,可幫助化解體內積聚的痰飲、濕濁,促進水液代謝,進一步改善水腫症狀。

因此,文蛤在追水散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利濕、軟堅散結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水腫等濕熱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追水散】之傳統分析與組成邏輯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追水散】主治「水毒入諸瘡,腫痛不止」,意指因濕毒、水濕之邪侵入瘡口,導致局部腫脹、疼痛難癒之證。此方外用以「追水」為核心,透過拔毒、燥濕、斂瘡之效,促使瘡口滲出之水濕排出,緩解腫痛,助瘡面癒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真炭灰(4兩)

    • 藥性與作用:炭灰性燥,具吸濕收斂之效,能吸附瘡口滲液,減少濕毒積聚。其微辛溫之性可散局部瘀滯,助解毒消腫。
    • 配伍意圖:作為方中主藥,直接針對「水毒」之病機,以乾燥瘡面、拔除濕邪。
  2. 豶豬膽(1枚)

    • 藥性與作用:豬膽汁苦寒,清熱解毒,外用可消瘡腫、殺蟲止癢。其黏滯之性可黏附炭灰,增強藥物滯留瘡面之效。
    • 配伍意圖:與炭灰相合,一寒一溫,既制約炭灰過燥,又協同清解瘡毒,共奏燥濕解毒之功。
  3. 蛤粉(2兩)

    • 藥性與作用:蛤粉鹹寒,清熱化痰、軟堅散結,外用能收濕斂瘡,促進瘡面癒合。
    • 配伍意圖:輔助炭灰吸濕,並藉其鹹寒之性緩解腫痛,防止瘡口過早閉合而留毒。

三、全方配伍邏輯

  • 製法深意:炭灰經豬膽汁浸潤後陰乾,取其「燥濕得潤而不傷正」之意,使炭灰兼具吸附與清熱之效;蛤粉質輕細膩,助藥粉均勻附著瘡面。
  • 治療原理
    1. 「追水」機制:炭灰吸濕為主,蛤粉輔助斂瘡,二者協力排出瘡內水濕。
    2. 「解毒」途徑:豬膽汁清熱解毒,針對濕鬱化熱之腫痛,阻斷水毒蘊結。
    3. 「防閉邪」設計:以針挑破已合之瘡口,體現「給邪出路」思想,避免閉門留寇。

四、綜論
此方以「燥濕—清熱—斂瘡」為三步策略,針對水毒瘡瘍濕熱並存之病機,簡效而合古法外治之要。其組方層次清晰,體現傳統「祛腐生新」之瘡科思路。

傳統服藥法


真炭灰4兩,豶豬膽1枚,蛤粉2兩。上細羅灰。以紙一幅鋪地上,攤灰可兩指厚,取豬膽汁傾灰上,經宿,取濕著灰曬乾,入蛤粉同研勻。
每用少許摻瘡上。如瘡口合者,以針挑破摻之,水即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追水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組成:真炭灰4兩,豮豬膽1枚,蛤粉2兩。 主治:水毒入諸瘡,腫痛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