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授定痛丸」中包含烏頭,主要源於烏頭的藥性。烏頭性溫、味辛,具有強烈的止痛功效,對於風寒濕痺、疼痛劇烈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烏頭的藥性較為猛烈,因此在方劑中必須謹慎使用,一般配合其他藥物使用,以緩解其毒性。同時,需根據患者體質、病情等因素,由專業醫師嚴格把控用量。
神授定痛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各類疼痛,包括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引起的疼痛症狀。其配方精妙,其中包含的「無名異」,又稱磁石,是一種具有特殊磁性的礦物質。在中醫理論中,無名異入肝腎經,能平肝潛陽、鎮驚安神、聰耳明目、納氣平喘,對風濕痹痛尤為適宜。
無名異之所以被選入神授定痛丸,是因其獨特的藥性能夠增強整體方劑的止痛效果。它通過平抑肝腎之火,減輕因風濕邪氣侵襲所導致的關節紅腫熱痛,並能安撫心神,緩解由疼痛引發的情緒波動。此外,無名異還有助於改善微循環,促進受損組織修復,從而加速疼痛部位的康復過程。總體而言,無名異在神授定痛丸中的應用,彰顯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智慧。
中藥方劑「神授定痛丸」中包含「硫磺」,其作用是解毒消腫、止痛。硫磺能夠改善由毒素引起的腫瘤、皮膚病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解毒效果。然而,硫磺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以防對身體造成危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授定痛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乾濕腳氣」,古代所述「腳氣」非今之真菌感染,而屬「腳氣病」(Vitamin B1缺乏症)或濕熱下注、風寒濕邪痹阻經絡之證,表現為下肢腫痛、麻木、痿弱,甚則上衝心腹。乾腳氣多伴枯瘦、拘攣,濕腳氣偏重水腫脹滿。本方以溫通散寒、祛濕止痛為核心,針對寒濕瘀阻經絡之病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草烏頭(主藥,6錢)
- 辛熱大毒,歸肝腎經,善逐風寒濕邪,通痹止痛。
- 醋浸減毒,引藥入肝,增強散結止痛之效;曬乾去其潤性,專攻溫通。
- 針對腳氣之寒濕瘀阻,開通經絡,散陰凝之邪。
無名異(2錢)
- 甘平無毒,歸肝經,為礦物類藥(二氧化錳),傳統用於活血止血、消腫止痛。
- 輔佐草烏頭,活血散瘀,緩解腳氣之氣血壅滯。
硫黃(3錢)
- 酸溫有毒,歸腎大腸經,內服助陽散寒,外用殺蟲止癢。
- 與草烏頭協同溫腎陽、逐冷濕,從根本祛除下焦寒濕之邪。
配伍特點與治則
- 溫通為主,佐以化瘀:草烏頭與硫黃共奏溫陽散寒之效,無名異化瘀通絡,針對寒濕夾瘀之證。
- 丸劑緩攻:薤白或蔥白汁為丸,取其辛溫通陽之性,助藥力直達下焦;井花水(清晨井水)送服,取其清潤降火,稍制溫藥燥性。
- 漸減用量:初期20丸急攻其邪,後遞減為10丸維持,避免溫藥耗正,體現「衰其大半而止」的治法。
- 禁忌豆腐:恐石膏所製豆腐性寒,與溫藥相沖,或影響硫黃藥性。
潛在治療機制
從寒濕致病理論推測,此方通過:
- 草烏頭麻痹局部神經緩解疼痛,擴張血管改善循環;
- 硫黃內服可能轉化為硫化氫,輕度消炎促代謝;
- 無名異微量金屬元素或參與造血,改善氣滯血瘀。
全方以「溫化—通絡—止痛」為軸,從驅邪角度治療寒濕型腳氣,需辨證精準,避免誤用於濕熱證。
傳統服藥法
草烏頭6錢(去皮臍,醋浸,冬10數余日,換好醋曬乾),無名異2錢,硫黃3錢。
上為末,薤白汁為丸,蔥白亦可。
每服20丸,井花水送服。10日後15丸,20日後10丸,30日病除後,時時服10丸。每月制服。
忌豆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神授定痛丸有毒,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授定痛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二。 組成:草烏頭6錢(去皮臍,醋浸,冬10數餘日,換好醋曬乾),無名異2錢,硫黃3錢。 主治:乾濕腳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