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露解毒丸

金露解毒丸

JIN LU JIE DU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77)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8%
脾經 14%
肝經 14%
大腸經 14%
肺經 14%
膀胱經 14%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金露解毒丸中包含硫磺,主要原因如下:

1. 解毒殺菌:硫磺性溫,具有解毒殺菌之功效,可抑制細菌、真菌等病原體的生長,用於治療皮膚病、瘡瘍、濕疹等病症。

2. 除濕止癢:硫磺能燥濕止癢,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糜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金露解毒丸中加入硫磺,主要目的是發揮其解毒殺菌、除濕止癢的功效,用於治療因濕熱、毒邪等因素引起的皮膚病。

金露解毒丸中包含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文蛤味甘鹹性寒,入肝、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金露解毒丸主治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文蛤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緩解熱毒引起的炎症反應。
  2. 利濕化痰: 文蛤還能利濕化痰,對於因濕熱痰濁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亦有輔助療效。金露解毒丸中亦含有其他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的藥物,文蛤的加入可增強藥效,更全面地解決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金露解毒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暑毒」,即夏季因暑熱之氣侵襲,或兼夾濕濁、穢濁之邪所致之病症。古人認為暑毒可導致身熱煩渴、頭暈嘔惡、胸悶腹脹,甚則神昏等症。此丸劑以硫黃為君藥,其性熱而能解毒,配合蛤粉、生薑等,共奏祛暑化濕、解毒辟穢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硫黃(舶上明淨者)

    • 性味辛熱,有毒,傳統用於「殺蟲辟穢,助陽通便」。於此方中,取其「解毒」之功,古人認為硫黃可化解穢濁之氣,尤其暑毒常夾濕熱穢濁,硫黃能溫散寒濕、辟除瘴氣。然其性熱,恐助火邪,故配伍他藥以制其偏性。
  2. 蛤粉

    • 為蛤殼煅製之粉末,性寒味鹹,能清熱化痰、軟堅散結。此處用之,一可制約硫黃之溫熱,避免過燥傷陰;二能化解痰濕,針對暑毒夾濕之病機。
  3. 生薑(連皮取汁)

    • 生薑辛溫,能發散風寒、溫中止嘔。其汁為丸,既可緩和硫黃之毒性,又能協助硫黃外散暑邪、內化濕濁。生薑亦有「解藥毒」之效,古人常用以佐制毒性藥物。
  4. 薄荷與蜜

    • 服藥時以薄荷研末配合蜜調服,薄荷辛涼透表,助硫黃疏散暑熱;蜂蜜甘潤,可緩和硫黃之燥烈,並保護脾胃。

三、方劑配伍思路

此方以硫黃之辛熱解毒為主,蛤粉之寒性為輔,形成「寒熱並用」之格局,適合暑毒夾濕熱或穢濁之證。生薑為關鍵媒介,既能解毒,又可引藥力外達。全方注重「溫清並行」,暑邪屬陽熱,但常因貪涼飲冷或濕濁內蘊而呈寒熱錯雜之象,故以硫黃溫散、蛤粉清化,共奏解暑辟穢之效。

四、治療原理推論

古人認為暑毒不僅因外熱,更與「穢氣」相關(如瘴氣、疫氣)。硫黃被視為「純陽之品」,能破陰邪;蛤粉則從水族而生,具「陰中化濕」之能。二者相配,暗含「陰陽相濟」之意,既祛暑毒之熱,又化其濕濁。生薑汁為丸,更強化了辛散透邪之力,使藥效快速宣達。

傳統服藥法


舶上明淨硫黃1斤,蛤粉1斤。
上為末,用連皮生薑作片子,取自然汁為丸,如彈子大,陰乾。
每服1丸,生薑薄荷研細,入蜜1小匙,新水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金露解毒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七引《衛生家寶》。 組成:舶上明淨硫黃1斤,蛤粉1斤。 主治:暑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