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黃敷痛膏

硫黃敷痛膏

LIU HUANG FU TONG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1.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25%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硫黃敷痛膏中含有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解毒殺菌:硫磺性溫熱,具有解毒殺菌之效,可抑制細菌、真菌等病原體的生長,對於膿腫、瘡瘍、濕疹等皮膚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消腫止痛:硫磺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減輕炎症反應,對於外傷、跌打損傷等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具有緩解作用。

因此,硫黃敷痛膏以硫磺為主要藥材,可發揮其解毒殺菌、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病和外傷的目標。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硫黃敷痛膏主治「痛風歷節,四肢疼痛」,此症狀屬中醫「痹證」範疇,尤其偏重於寒濕或風寒濕邪痹阻經絡,導致關節腫痛、屈伸不利。古代醫家認為「歷節風」類似現代痛風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特徵為疼痛遊走不定,甚則關節變形。

  1. 硫黃

    • 《本草綱目》載硫黃「大熱有毒」,能「補火助陽,通利關節」,外用可祛寒濕、殺蟲止癢。其性溫熱,善驅深伏之寒邪,故於寒性痹痛尤宜。
    • 古代多用於寒濕癰疽、皮膚疥癬,此處取其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之效。
  2. 醋磨硫黃

    • 醋性酸收,能引藥穿透皮膚,增強硫黃滲透力,同時緩和其燥烈之性。酸味亦能軟堅散結,助消散關節腫脹。
  3. 蔥白炒熱熨之

    • 蔥白辛溫,具發散風寒、通陽活絡之效,炒熱後溫熨患處,可協同硫黃增強溫通之力,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散寒除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性配伍

    • 硫黃為主藥,以熱治寒,針對「寒濕痹阻」之病機,直接溫散凝滯之邪;醋為輔助,既增效又減毒,形成「辛溫透皮+酸軟散結」的組合。
    • 蔥白外熨屬物理療法,透過熱力與藥性雙重作用,開腠理、通陽氣,符合中醫「溫則通,通则不痛」的治痛原則。
  2. 作用途徑

    • 硫黃通過皮膚吸收,溫煦局部經絡,促進氣血流通,化解濕濁停聚;醋助藥力深入,針對關節深處之邪氣。
    • 熱熨可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與硫黃協同降低痛覺神經敏感性,緩解僵直麻木。
  3. 病機對應

    • 此方設計契合「寒者熱之」的治則,尤其適合陰證(無紅腫熱痛者)。若關節灼熱紅腫屬濕熱痹,則非所宜。

三、潛在應用延伸

若結合其他古籍記載(如《外台祕要》),類似方劑可擴展至「冷風頑痹」或「凍瘡」,反映硫黃外用對寒性痛症的廣泛應用。然須辨證明確,確保藥證相符。

(註:分析基於古籍原文,未涉及現代藥理或安全性討論。)

傳統服藥法


硫黃。
用醋磨硫黃,外敷患處;或用蔥白搗爛炒熱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痛風四肢感到疼痛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硫黃敷痛膏, 出處:《醫學實在易》卷五引《種福堂方》。 組成:硫黃。 主治:痛風歷節,四肢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