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金液丹

煅金液丹

DUAN JIN YE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1.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25%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煅金液丹方劑中包含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效:硫磺性溫,具有燥濕、殺蟲、解毒、通痺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清熱解毒、化瘀止痛、消腫生肌之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2. 引導藥性:硫磺善於引藥入肝經,而煅金液丹中的金石藥材多性寒,需藉由硫磺的溫性引導,使藥力更易於到達病竈,發揮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煅金液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蘇沈良方》與《普濟方》,主治「小兒三五歲患無辜,瀉痢」。

  • 「無辜」:古醫籍中多指小兒羸瘦、腹大、發熱或疳積等症,可能與寄生蟲感染或消化功能紊亂相關。
  • 「瀉痢」:即腹瀉夾雜黏液或膿血,屬濕熱或虛寒性下痢。

此方以硫黃為主藥,經特殊煅製後,取其溫陽固脫、殺蟲止痢之效,推測用於 虛寒久痢或疳積蟲痢,尤其小兒體弱、脾胃虛寒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主藥:硫黃(金液)

  • 炮製關鍵
    • 「煅五度」反覆炮製,意在減低硫黃燥熱毒性,轉為溫和之性。
    • 「熟雞子香」為火候判斷標準,說明炮製後硫黃性質趨於穩定。
    • 煮水研泥、蒸餅和丸,進一步緩和藥性,適合小兒服用。
  • 藥理推測
    • 硫黃性熱,傳統用於 溫腎陽、殺蟲、止瀉
    • 煅後硫黃可能生成硫化亞鐵等化合物,增強收斂作用,適用於腸道滑脫不禁之瀉痢。

(2) 輔助藥材與工藝

  • 狗蹄草(石龍芮)
    • 《本草綱目》載其性寒,可治「癰疽惡瘡」,此處或用以制衡硫黃熱性,防其傷陰。
  • 木鑒草(水田草)
    • 稻田濕生,可能具利濕解毒之效,輔助清除腸道濕熱。
  • 黃土
    • 取「伏龍肝」之意,具溫中止血、吸附腸道穢濁之功。

(3) 組方邏輯

全方以硫黃為核心,通過 煅製減毒、輔藥制約、丸劑緩釋 的設計:

  1. 溫陽固脫:硫黃煅後溫而不烈,助脾胃陽氣以止瀉。
  2. 殺蟲消疳:硫黃自古用於疳積蟲症,針對「無辜」可能的寄生蟲病因。
  3. 吸附穢濁:黃土與蒸餅和丸,吸附腸道毒素,改善瀉痢。

三、潛在治療機轉

  1. 抗菌驅蟲:硫黃成分可能抑制腸道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蟲。
  2. 收澀腸道:煅後硫黃與黃土協同,減少腸液過度分泌。
  3. 調節脾胃:溫陽化濕,改善小兒消化功能虛弱所致的慢性腹瀉。

總結:此方為古代針對小兒虛寒性瀉痢與疳積的專方,通過硫黃的特殊炮製與配伍,達到溫補與祛邪並行的效果,反映中醫「制毒為藥」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硫黃(一名石葶脂,一名金液)3-5兩至10兩(並煅,得舶上黃為第一,余黃並使得,但無夾雜為上;碎碾入罐子內,可得8-9分,無妨)。
如前法,煅五度,若火候得所,煅出如熟雞子香,即是候也。若急要服,只煅兩度亦可服之(煅度數多者為妙)。煅度數足,便於淨地上埋爐子一宿出火毒(凡逐度煅了,刮去下面砂石尤妙),又取出爐子,於銚子著水煮一二十沸,然後敲破爐子,取藥杵爛,更入乳鉢內點,煎水研爛如泥,並無粗者,卻研令乾,每1兩藥用蒸餅1兩以來,浸握出水了,入藥內和合,更與茶日內杵令勻,如面,為丸如梧桐子大,曬乾。
上藥取煅藥罐子1個,盛藥在內,下蓋子了,採狗蹄草1大握(本名石龍芮),木鑒草1大握(稻田中生,1莖4花,如田字,亦名水田草,獨莖生),將二草入鐵臼內爛搗,更入掬黃土同杵勻如泥(
金液丹(《蘇沈良方》卷三)、金液散(《普濟方》卷三九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煅金液丹,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硫黃(一名石葶脂,一名金液)3-5兩至10兩(并煅,得舶上黃爲第一,餘黃并使得,但無夾雜爲上;碎碾入罐子內,可得8-9分,無妨)。 主治:小兒三五歲患無辜,瀉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