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鯉丸

硫鯉丸

LIU L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1.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25%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硫鯉丸中包含硫磺,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殺蟲: 硫磺性燥,善於燥濕殺蟲,對於濕熱蘊結、蟲積腹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鯉魚則性平味甘,能補脾益氣,與硫磺配伍,可緩解硫磺的燥性,並加強其殺蟲效果。
  2. 外治濕疹: 硫磺外用可治療濕疹、癬瘡等皮膚病。鯉魚則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與硫磺配伍,可增強其抗炎止癢作用,達到內外兼治的目的。

總之,硫磺在硫鯉丸中起到燥濕殺蟲、外治濕疹的作用,而鯉魚則起到緩解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硫鯉丸」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下疽生蟲,所下如柿汁臭穢,心中(疒丂)痛悶絕,虛煩」,此症屬下焦濕熱蘊毒,腐敗血肉,化生蟲癰之重症。

  1. 下疽生蟲:指下焦(如腸道、泌尿或生殖系統)潰瘍化膿,甚至腐敗生蟲,多因濕熱毒邪久滯,氣血壅塞所致。
  2. 如柿汁臭穢:排出物色暗紅如柿汁,氣味腥臭,為熱毒腐敗血肉之象。
  3. 心中(疒丂)痛悶絕:「(疒丂)」同「絞」,指心腹劇痛、窒悶欲絕,反映毒邪上攻,氣機逆亂。
  4. 虛煩:因毒熱耗傷陰血,心神失養,故見虛性躁擾不安。

綜合而言,此證為濕熱毒瘀深重,兼有蟲患,病勢凶險,需以解毒殺蟲、祛腐生新之法治之。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中僅兩味藥——鯉魚硫黃,其配伍與炮製極具巧思:

  1. 硫黃(1兩)

    • 性味:酸溫有毒,歸腎、大腸經。
    • 功效:外用殺蟲止癢,內服助陽通便。古醫籍載其能「除冷積寒濕,殺疥蟲,療惡瘡」。
    • 本方作用:
      • 殺蟲解毒:直攻下焦濕熱生蟲之病根。
      • 溫陽散結:硫黃火煅後毒性減緩,溫通之力助陽化濕,破除瘀毒壅滯。
  2. 大鯉魚(1個,去頭皮)

    • 性味:甘平,歸脾、腎經。
    • 傳統應用:利水消腫,治黃疸、腳氣。
    • 本方特殊用法:
      • 載藥下行:鯉魚血肉有情,其性趨下,可引硫黃直達下焦病所。
      • 滋陰托毒:煅後研末,取「腐肉不去則新肉不生」之理,既能祛腐,又能益氣養血,防硫黃燥烈傷正。
  3. 炮製與配伍關鍵

    • 黃泥固濟,火煅煙盡
      • 高溫煅製後,硫黃部分轉化為昇華硫,毒性降低,而殺蟲燥濕之力存留。
      • 鯉魚煅炭,具吸附加強藥效,兼止血斂瘡之用。
    • 米糊為丸:米性甘緩,可護胃氣,緩硫黃峻烈之性。
    • 溫酒送服:酒性辛散,助藥力溫通血脈,速達病所。

三、推論可能的治療機轉

此方以「殺蟲解毒為主,溫陽化瘀為輔」,針對濕熱毒瘀蟲積之重症:

  1. 硫黃直接抑制寄生蟲及病原微生物(古人所謂「殺蟲」),並促進局部壞死組織脫落。
  2. 鯉魚煅炭吸附毒素,減輕腐敗物質對腸道刺激,緩解「臭穢」症狀。
  3. 溫通陽氣可改善下焦氣血壅滯,解除「(疒丂)痛悶絕」;同時硫黃微助腎陽,間接緩解「虛煩」之陰損躁擾。

四、總結

硫鯉丸為古代外科治下焦惡瘡蟲疽之峻劑,以硫黃攻邪、鯉魚調和,煅製後減毒存效,體現「以毒攻毒,血肉養正」之思路,堪稱簡潔而險峻之方。然因其毒性,歷代醫家運用必審證精準,非泛治尋常濕熱。

傳統服藥法


大鯉魚1個(去頭皮),硫黃1兩。
將魚劈開,入硫黃在內,黃泥固濟,火煅煙盡,研為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硫鯉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大鯉魚1個(去頭皮),硫黃1兩。 主治:下疽生蟲,所下如柿汁臭穢,心中(疒丂)痛悶絕,虛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