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藥地骨皮散

BU YAO DI GU P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肺經 14%
心經 14%
腎經 11%
脾經 11%
胃經 11%
膀胱經 5%
膽經 4%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小腸經 1%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藥地骨皮散中加入地骨皮,主要是基於其 清熱涼血滋陰降火 的功效。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其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退虛熱的功效。對於由陰虛火旺引起的發熱、盜汗、口渴、咽喉腫痛、皮膚乾燥等症狀,地骨皮具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地骨皮還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調節等作用,因此常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例如肺熱咳嗽、口瘡、目赤腫痛等。

補藥地骨皮散中加入白蒺藜,主要考慮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疏肝解鬱,清熱利濕: 白蒺藜味辛,性微寒,能疏肝解鬱,清熱利濕,對於肝鬱氣滯、濕熱內蘊導致的發熱、口苦、煩躁、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輔助地骨皮清熱瀉火: 地骨皮性寒,善於清熱瀉火,白蒺藜的疏肝解鬱功效,可以輔助地骨皮清熱瀉火,同時避免單用地骨皮過寒,導致脾胃虛寒。

因此,白蒺藜的加入可以使補藥地骨皮散的功效更加全面,更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症狀。

補藥地骨皮散中加入苦參,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胃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善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地骨皮性寒,擅長清熱涼血,滋陰潤燥。兩者合用,可加強清熱燥濕之力,同時又能緩解地骨皮的寒涼之性,使藥效更為平和,適用於熱毒蘊結、濕熱內盛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

補藥地骨皮散中加入蒼耳,是基於其疏風散寒、止癢止痛的功效。

蒼耳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癢止痛的功效。地骨皮則偏於清熱涼血、滋陰潤肺。二者合用,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疏散風寒,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在補藥地骨皮散中,蒼耳主要用於治療因風寒外襲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皮膚瘙癢等症狀,以達到疏散風寒、止癢止痛的效果。

補藥地骨皮散中加入蠶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 蠶砂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地骨皮散以清熱涼血為主,若患者兼有濕熱蘊結、皮膚瘙癢等症狀,則加入蠶砂可助地骨皮散清熱燥濕,止癢退疹。
  2. 利水滲濕: 蠶砂亦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輔助地骨皮散疏通經絡,排除體內濕熱,從而更有效地達到清熱涼血、止癢退疹的效果。

總之,加入蠶砂可增強補藥地骨皮散的燥濕止癢和利水滲濕效果,使其更能針對濕熱蘊結、皮膚瘙癢的患者,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補藥地骨皮散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 地骨皮性寒,善清肺熱,但其滋陰之力不及人參。人參性溫,能補氣益血,增強人體正氣。兩者相配,一清一補,可達到清熱而不傷陰,補氣而不助熱之效,更利於人體恢復元氣。
  2. 防止寒涼之弊: 地骨皮性寒,長期服用容易損傷脾胃陽氣。人參溫補脾胃,可以抵消地骨皮的寒性,避免其寒涼之弊,更適合長期服用。

因此,人參的加入,不僅加強了補藥地骨皮散的補益功效,也使其更安全有效。

補藥地骨皮散方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經散寒: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鼻竅的作用。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效。細辛與地骨皮搭配,可以平衡藥性,避免過於寒涼,同時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清熱解毒、滋陰潤肺的目的。
  2. 引藥入肺:細辛辛香走竄,能引藥氣下行,直達肺經,促進地骨皮的藥力深入肺部,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滋陰潤肺的功效。

補藥地骨皮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化痰止咳之功效。地骨皮性寒味甘,善清肺熱,但較燥。茯苓加入可起到健脾利濕、緩解地骨皮燥性之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
  2. 增強補益效果: 茯苓能健脾益氣,促進營養吸收,有助於補益藥材的發揮作用,進一步提升藥效。

補藥地骨皮散方劑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 梔子味苦寒,性涼,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地骨皮則偏於滋陰降火,二者合用,可協同增強清熱瀉火之力,適用於熱病、熱毒、血熱等症。
  2. 抑制燥性: 地骨皮雖能滋陰降火,但其性偏燥,長期服用易傷津液。梔子則能清熱解毒,並具有一定潤燥作用,可緩解地骨皮的燥性,使其更適合長期服用。

補藥地骨皮散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益肝明目: 山茱萸性溫,味酸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的功效。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兩者配伍,寒熱相濟,既能滋陰清熱,又能補腎固精,相輔相成,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相輔相成,提高療效: 山茱萸能補腎固精,有助於改善地骨皮滋陰清熱的效果;地骨皮清熱涼血,能緩解山茱萸滋補肝腎可能帶來的溫燥之弊。二者相輔相成,提高了方劑的療效,使其更能有效地治療陰虛火旺、肝腎不足等病症。

補藥地骨皮散中加入卷柏,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

卷柏,又名九死還魂草,性寒,味苦,歸肺、肝經。其具備止血、止咳、平喘、利尿等功效。

方劑中,卷柏主要起到止血的作用。地骨皮性寒,清熱降火,但同時也易傷陰。卷柏則能收斂止血,防止因地骨皮清熱過度而導致的陰血虧虛。

此外,卷柏的止咳平喘作用,也能輔助地骨皮清熱解毒,改善肺熱咳嗽等症狀。因此,卷柏的加入,不僅能協調方劑功效,更能提高療效。

補藥地骨皮散方中包含蔓荊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清熱,解表止痛: 蔓荊子性味辛涼,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解表之效。配合地骨皮、桑葉等清熱解表藥物,可有效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2. 利水通淋,清熱利濕: 蔓荊子亦具利水通淋、清熱利濕之效。配合地骨皮、生地等清熱涼血藥物,可有效治療濕熱蘊蒸所致的口渴、小便不利、目赤腫痛等症狀。

綜上所述,蔓荊子的加入,既能加強方劑疏風清熱、解表止痛的功效,又能增強利水通淋、清熱利濕的作用,使補藥地骨皮散的療效更佳。

補藥地骨皮散為一傳統中醫處方,旨在滋陰清熱、固腎止瀉。其中,丁香作為一味重要成分,其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根據《本草綱目》記載,丁香具有溫中降逆、暖腎壯陽之效。在地骨皮散中加入丁香,主要目的在於調和寒涼藥物對脾胃的刺激,防止藥性過寒導致腹瀉等不良反應。同時,丁香的溫腎壯陽功能,能輔助主藥地骨皮滋腎陰、固精氣的作用,使整體處方更趨平衡,適合虛寒型患者服用。此外,丁香還具備殺菌抗炎特性,對於改善消化系統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亦有所幫助,從而提升治療效果。綜上所述,丁香在地骨皮散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寒熱並調的治療原則。

補藥地骨皮散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燥濕:木香性辛溫,能行氣止痛,並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地骨皮性寒,擅長清熱涼血,但過於寒涼,容易損傷脾胃。加入木香,可以溫和地骨皮的寒性,避免寒涼損傷脾胃。

二、健脾和胃:木香能健脾和胃,增進消化功能。地骨皮清熱之餘,也可能會影響脾胃功能。加入木香,可以促進脾胃運化,更好地吸收藥效,避免藥物對脾胃的負面影響。

主治功效


補藥地骨皮散

組成:

  • 地骨皮: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
  •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
  • 白蒺藜:清熱涼血、止血、止瀉、止癢。
  • 蒼耳:祛風除濕、止癢、殺蟲、消腫。
  • 蠶砂:活血化瘀、通經絡、祛風除濕、和胃化濁、活血通經。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山茱萸: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
  • 卷柏:止血、排石、益精、止咳化痰、理氣行氣、通經絡。
  • 蔓荊子: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
  • 丁香: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
  • 木香: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主治功效:

蕁麻疹。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克,一日3次。

禁忌:

孕婦禁用。

注意事項: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期間不宜飲酒。
  • 服藥7天無效者,應停止服藥並諮詢醫生。

總結:

補藥地骨皮散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活血化瘀、通經絡、祛風除濕、和胃化濁、活血通經、止血、排石、益精、止咳化痰、理氣行氣、通經絡、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蕁麻疹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地骨皮(去土)半兩,白蒺藜(炒)半兩,苦參半兩,蒼耳半兩,原蠶沙(微炒黃)半兩,人參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山梔子(炒香)半兩,山茱萸(湯浸去浮者,微炒)半兩,小荊子半兩,卷柏1兩,蔓荊實1兩,丁香3錢,木香3錢。
上為散。
每服1錢匕,煎水調下,如人行10里1服。欲治此病,須先擇密室,不透風者,然後服此藥。既服藥,亦須令人常看,人性急,嫌牙縫中涎濁妨飲食,及渾身疼痛不能忍耐,乃自殘者也。欲治此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藥地骨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八。 組成:地骨皮(去土)半兩,白蒺藜(炒)半兩,苦參半兩,蒼耳半兩,原蠶沙(微炒黃)半兩,人參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山梔子(炒香)半兩,山茱萸(湯浸去浮者,微炒)半兩,小荊子半兩,卷柏1兩,蔓荊實1兩,丁香3錢,木香3錢。 主治:大風癩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