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秘補陽丸

JIA MI BU Y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熱 (1.8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肝經 23%
脾經 23%
腎經 17%
肺經 11%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6

方劑組成解釋

「家祕補陽丸」中加入當歸,是基於其藥性與補陽功效的考量。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養血滋陰等功效。

  1. 補血活血: 當歸能補益氣血,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提高人體陽氣。
  2. 調經止痛: 當歸可調和氣血,緩解氣血瘀滯所致的陽氣不足,改善一些因氣血不足導致的陽虛症狀。

因此,在「家祕補陽丸」中加入當歸,可起到補益氣血、溫陽散寒的功效,有助於增強人體陽氣,改善陽虛體質。

家祕補陽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陽亢之熱: 白芍性微寒,味酸,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補陽藥物多偏燥熱,易導致陰虛火旺,白芍可起到滋陰降火、緩解陽亢之熱的作用,避免補陽過度而傷陰。

2. 調和藥性: 白芍能調和藥性,緩解其他藥物的燥熱之性,使藥物更平緩柔和,避免補陽過於猛烈,損傷身體。白芍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更好地發揮補陽效果,同時避免副作用。

「家祕補陽丸」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補腎: 肉桂性溫,味辛甘,入腎經,可溫腎陽、補腎氣,對於陽氣虛衰、腎陽不足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散寒止痛: 肉桂亦可溫經散寒、行氣止痛,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腹痛、痛經、風寒感冒等症狀,亦有良好效果。

因此,肉桂在「家祕補陽丸」中扮演著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重要角色,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藥效,達到補陽壯腎、改善陽虛症狀的目的。

家祕補陽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陽虛體質,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症狀,附子可以溫補腎陽,改善陽虛症狀。
  2. 助藥力: 附子可助藥力,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家祕補陽丸可能含有其他溫補藥材,附子的加入可以增強整體溫補效果,提升藥效。

「家祕補陽丸」方劑中包含天門冬,此乃以陰制陽之法,因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有滋陰潤燥、清熱生津之效。

補陽藥物多偏燥熱,容易耗傷陰液,造成陰虛火旺之症。天門冬可緩解藥物燥熱之性,滋養陰液,使陽氣得以溫和滋補,避免過於燥烈,達到陰陽調和之目的。同時,天門冬還能輔助補陽藥物,增強其補益功效,使其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用。

「家祕補陽丸」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降火: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瀉火之效。補陽藥物多屬溫燥之品,加入生地黃可緩解其燥熱之性,避免傷陰,使補陽效果更平和持久。
  2. 平衡陰陽:補陽藥物以溫補陽氣為主,而生地黃則以滋陰降火見長,兩者互相配合,可達到陰陽調和的效果,使身體更趨於平衡狀態。

總之,生地黃在「家祕補陽丸」方劑中起著滋陰降火、平衡陰陽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補陽效果,避免藥物燥熱傷陰。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家秘補陽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根據《症因脈治》秦景明所記載,家秘補陽丸組成包含:當歸、白芍藥、黃柏、知母、天門冬、生地。

主治: 陽虛內寒。

治療原理分析:

從組成成分來看,此方劑與原文提供的組成有較大差異,其中黃柏、知母為原文中未提及的成分。若以原文提供的組成進行分析:

  • 當歸、白芍: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並能柔肝緩急。
  • 天門冬、生地: 滋陰清熱、潤燥生津。

然而,此方劑在《症因脈治》中卻用以治療「陽虛內寒」,似乎與藥物組成之功效有所矛盾。其中可能原因為:

  1. 劑量差異: 方中當歸、白芍用量(各四兩)明顯大於天門冬、生地(各八兩),提示補血活血為主要作用。但這兩組藥的比例原文又相反。
  2. 炮製差異: 古代中藥炮製方法會影響藥性,例如酒炙、醋炒等,皆可能改變藥性,需進一步考證。
  3. 配伍變化: 方中提到的「四味為末,天地煎膏」,「四味」指的是當歸、白芍、天門冬、生地四味藥,而「天地煎膏」可能指天門冬、生地兩味藥先煎煮成膏,再與當歸、白芍藥末混合。這種配伍方式可能改變藥性,使其更偏向於溫補。
  4. 古籍記載有誤或有缺漏: 古籍流傳過程中可能出現錯漏,需要更多文獻佐證。

若考慮黃柏、知母兩味藥:

  • 黃柏、知母: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這兩味藥的加入,更增加了方劑的複雜性。清熱藥與治療陽虛內寒的目標似乎背道而馳。

綜合分析:

由於方劑組成與主治之間存在矛盾,且缺乏更多詳細的炮製、用法用量信息,難以完整分析其治療陽虛內寒的原理。可能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症狀、脈象等信息,才能更準確地判斷其應用。同時,也需要參考更多古籍文獻,以釐清此方劑的真實組成和功效。

總之,僅從現有信息來看,家秘補陽丸用於治療陽虛內寒的機理尚不明確,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考證。其中藥物組成有矛盾之處,可能是古籍記載有誤或有缺漏,也可能是方劑配伍有特別之處,目前無法完全解釋。

傳統服藥法


當歸4兩,白芍藥4兩,肉桂1兩,附子1兩,天門冬8兩,生地8兩。
前四味為末,天地煎膏為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家秘補陽丸,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當歸4兩,白芍藥4兩,肉桂1兩,附子1兩,天門冬8兩,生地8兩。 主治:陽虛內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