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經驗秦艽湯

JING YAN QIN JIAO TANG

出處典籍:《痧症旨微集》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19%
肺經 15%
胃經 14%
脾經 10%
膀胱經 9%
腎經 9%
膽經 7%
大腸經 6%
心經 5%
三焦經 3%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痧症。

傳統服藥法

秦艽4錢,川羌活3錢,紅木香3錢,大力子2錢,獨活2錢,元胡索2錢,威靈仙2錢,芫荽子2錢,桃仁2錢,烏藥2錢,茜草2錢,江枳殼1錢,紅花1錢。
腳轉筋,加木瓜;臍下痛,加青皮;脅下痛,加柴胡;面腫,加薄荷;腹脹,加大腹皮、厚朴;手足腫,加鈎藤;內熱,加連翹、知母;痰多,加貝母、瓜蔞;吐不止,加童便;寒熱,加柴胡;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秦艽性苦、辛、微寒。主治祛風除濕、和血舒筋、清熱利尿。 治風濕痺痛、筋骨拘攣、黃疸、便血、骨蒸潮熱、小兒疳熱、小便不利。

羌活性辛、苦、溫。主治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主治感冒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木香性辛味辛、苦、溫。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泄瀉腹痛。

牛蒡子性味辛、苦、寒。主治辛散苦泄、疏散風熱、宣肺利咽、更可泄火清熱、用於外感風熱、咽喉腫痛及熱毒瘡瘍證。

獨活性味苦、辛、性微濕。主治祛風濕、止痹痛、解表。用於風寒濕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散寒、手腳攣痛、慢性氣管炎、頭痛、齒痛等症。

延胡索性辛、苦、溫、無毒。主治活血、利氣、止痛。 用於胸脅、脘腹疼痛、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跌撲腫痛。

威靈仙性味辛、鹹、微苦、溫、小毒。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常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桃仁性苦甘、平、無毒。主治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用於經閉、痛經、癓瘕痞塊、跌撲損傷、腸燥便秘、熱病蓄血、風痹、瘧疾、瘀血腫痛、血燥便秘。

烏藥性辛、溫。主治順氣止痛、溫腎散寒。 用於胸腹脹痛、氣逆喘急、膀胱虛冷、遺尿尿頻、疝氣、痛經。

茜草性。主要功效涼血化瘀止血,通經。用於血熱夾瘀的出血證,如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等。本品苦寒泄降,專入肝經血分,能涼血止血,又能活血散瘀。治吐血、衄血等,常配大薊、側柏葉等,如十灰散;若衝任不固之崩凋,則配黃耆、白朮、烏賊骨等,如《醫學衷中參西錄》安沖湯。

枳殼性苦、酸、微寒。主治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用於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

紅花性味辛、溫。主治活血通經、散瘀止痛。 用於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症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產後瘀阻腹痛、關節疼痛、中風偏竣、斑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經驗秦艽湯, 出處:《痧症旨微集》。 組成:秦艽4錢,川羌活3錢,紅木香3錢,大力子2錢,獨活2錢,元胡索2錢,威靈仙2錢,芫荽子2錢,桃仁2錢,烏藥2錢,茜草2錢,江枳殼1錢,紅花1錢。 主治:痧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蠲痹飲

相似度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