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香附丸

JIA WEI XIANG FU WAN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30%
心經 15%
脾經 15%
三焦經 7%
腎經 7%
肺經 7%
胃經 7%
心包經 3%
膽經 3%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倒經,自汗,胎漏下血。

傳統服藥法

香附1斤(4兩老酒浸兩宿,炒,搗碎,再焙乾,磨為末;4兩 米醋浸同上;4兩童便浸同上;4兩用山梔4兩 煎濃汁,去渣,入香附浸同上), 澤蘭(淨葉)6兩(酒洗), 海螵蛸6兩(搗稍碎,炒), 當歸4兩(酒洗), 川芎3兩, 白芍藥4兩(酒炒), 懷熟地8兩(搗膏,焙乾)。
種子
上藥各為末,用浮小麥粉酒醋水打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日早、晚服兩次。
忌食萊菔及牛肉、生冷。

方劑組成解釋

香附性味辛、微寒、無毒。主治行氣解鬱、調經止痛。 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胸脘痞悶、寒疝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梔子性苦、寒。主治清心除煩、心經有熱、鬱熱不減的胸膈煩悶證、清濕熱、通泄三焦之實熱火毒。用於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澤蘭性味苦、辛、性微溫。主治活血化瘀、行水消腫。 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血腹痛、水腫。

海螵蛸性鹹、澀、微溫。主治除濕、制酸、止血、斂瘡。治胃痛吞酸、吐、衄、嘔血、便血、崩漏帶下、血枯經閉、腹痛症瘕、虛瘧瀉痢、陰蝕爛瘡。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川芎性味辛、溫。主治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白芍性苦、酸、微寒。主治平肝止痛、斂陰止汗、養血和營。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症。

熟地黃性味甘、溫。主治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於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發早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胃腸出血酒渣癬汗出(身體易出汗)月經期間過長月經淋漓不止胎漏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香附丸, 出處:《準繩·女科》卷四。 組成:香附1斤(4兩老酒浸兩宿,炒,搗碎,再焙乾,磨爲末;4兩米醋浸同上;4兩童便浸同上;4兩用山梔4兩煎濃汁,去渣,入香附浸同上),澤蘭(淨葉)6兩(酒洗),海螵蛸6兩(搗稍碎,炒),當歸4兩(酒洗),川芎3兩,白芍藥4兩(酒炒),懷熟地8兩(搗膏,焙乾)。 主治:種子主治:倒經,自汗,胎漏下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內補養榮丸

相似度 76%

香桂六合湯

相似度 71%

四物補肝散

相似度 71%

化瘀四物湯

相似度 71%

梔子六合湯

相似度 71%

四物加澤蘭湯

相似度 66%

制香附丸

相似度 66%

艾附暖宮丸

相似度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