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經驗貼癖膏中加入阿魏,主要是利用其以下特性:
- 消腫止痛:阿魏性溫,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貼膏處的疼痛和腫脹,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 活血化瘀:阿魏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的消散,幫助治療因瘀血引起的各種病症。
因此,在經驗貼癖膏中加入阿魏,可以發揮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有效治療各種貼膏適用的病症。
經驗貼癖膏中包含蜈蚣,主要基於其藥性與功效。蜈蚣味辛、鹹,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通絡、止痛、解毒的功效。
在傳統醫學觀點中,蜈蚣能治療風濕痺痛、筋脈拘攣、麻木不仁、跌打損傷等症狀,而貼膏則能將藥力直接作用於患處,達到局部治療的效果。因此,經驗貼癖膏中加入蜈蚣,旨在利用其藥性,針對特定病症進行治療,達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
經驗貼癖膏中加入全蠍,主要是基於其毒性和功效。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解毒消腫、通絡止痛的功效。其毒性可攻毒散結,對於頑固性皮膚病,如瘡瘍腫毒、濕疹、牛皮癬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全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消除炎症,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經驗貼癖膏中加入全蠍,可起到消炎止痛、化瘀生肌的功效,對於治療頑固性皮膚病有一定的臨牀價值。
經驗貼癖膏中的硼砂是一種重要的成分,其具有消炎、抗菌的特性。硼砂主要成分是硼酸鈉,能有效抑制細菌的生長,從而有助於減少皮膚炎症,促進傷口癒合。此外,硼砂的收斂作用能夠減輕皮膚的水腫狀況,使得貼癖膏在應用於皮膚問題時更加有效。
在中醫理論中,經驗貼癖膏的配方常常針對特定病症進行調整,而硼砂的加入,則是基於其對皮膚科疾病的治療效果。它能透過改善局部循環,增強皮膚的修復能力,並且與膏劑中的其他成分協同發揮作用,增強整體療效。正因如此,硼砂在中藥方劑中的應用受到了廣泛重視,成為臨牀治療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成分,特別是在處理瘡癰、皮膚感染等問題上,展現出良好的治療效果和相對安全性。
經驗貼癖膏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血竭,又稱麒麟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止血的功效。其藥理研究表明,血竭中的有效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血腫吸收,並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經驗貼癖膏通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血竭的加入能有效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經驗貼癖膏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梔子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活血化瘀: 梔子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活血化瘀,對於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皮膚病變,例如瘀斑、瘀血腫塊等,梔子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經驗貼癖膏中加入梔子,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各種皮膚病變都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經驗貼癖膏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經驗貼癖膏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疾患,而溼熱蘊結、毒素內積是引發皮膚病的重要原因,大黃的瀉熱通便作用可以清熱解毒,促進體內毒素排出,從而減輕皮膚病症狀。
- 活血化瘀: 大黃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利於消腫止痛,加快病竈的消散,有助於皮膚病的治療。
經驗貼癖膏中添加蘆薈,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蘆薈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皮膚發炎、紅腫、疼痛等症狀,對於治療皮膚病、瘡瘍、濕疹等病症有積極作用。
- 滋潤皮膚: 蘆薈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多醣類、維生素、礦物質等,可滋潤皮膚,促進傷口癒合,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問題,使皮膚恢復健康狀態。
因此,在經驗貼癖膏中添加蘆薈,可以有效緩解皮膚疾病引起的各種症狀,促進皮膚修復,達到治療效果。
經驗貼癖膏中加入雄黃,主要是基於其殺蟲止癢的功效。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疥瘡、濕疹、皮膚瘙癢等症,雄黃可以有效殺滅寄生蟲,止癢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雄黃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進一步防止感染。因此,經驗貼癖膏中加入雄黃,可以有效地治療皮膚病,提高治療效果。
經驗貼癖膏中使用胡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胡黃連味苦寒,性燥,入肝、脾經,可有效抑制濕熱蘊結於皮膚所致的瘙癢、紅腫、丘疹等症狀。此外,其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輔助治療由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
因此,經驗貼癖膏中加入胡黃連,可有效改善皮膚濕熱、瘙癢等症狀,並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經驗貼癖膏中加入硇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殺蟲止癢:硇砂性寒,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因蟲咬、濕疹等引起的皮膚病症,可起到消炎止癢的作用。
- 收斂生肌:硇砂具有收斂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於一些皮膚潰瘍、濕疹等病症,能起到收斂生肌的效果。
然而,硇砂具有毒性,使用需謹慎,需由專業醫師指導,切勿自行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經驗貼癖膏」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積聚癖塊」,即氣血凝滯、痰濁結聚形成的腫塊硬結,常見於腹中癥瘕(如肝脾腫大、腫瘤)、體表良性腫物或頑固性膿瘍。傳統認為,此類病證多因寒熱錯雜、痰瘀互結,導致經絡阻塞而成。方中採用「外熨貼敷」之法,透過皮膚滲透藥力,配合熱熨以溫通散結,促使膿血排出,達到「消癖化積」之效。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攻逐瘀毒、散結消癥
- 阿魏:辛熱走竄,善破積聚,傳統用於腹中痞塊,其氣味濃烈,穿透力強。
- 血竭、硼砂、硇砂:活血散瘀、軟堅蝕腐,針對頑固痰瘀膠結之癥塊。
- 大黃、梔子:清熱瀉火解毒,導瘀熱從二便而出,兼制他藥溫燥之性。
- 蜈蚣、全蠍:蟲類藥搜風通絡,攻毒散結,直達病所。
清熱化痰、解毒消腫
- 雄黃、胡黃連、蘆薈:清熱燥濕、殺蟲解毒,針對痰熱鬱結之病理產物。
- 皮消(芒硝)、蘿蔔汁:軟堅瀉下,助藥力滲透,促進積滯排出。
外用賦形與引經
- 黑狗腦子、雞子清:傳統認為動物藥可引藥入血分,潤燥調和藥性。
- 蔥白汁、酒糟:辛溫通陽,助藥力透皮吸收,與熨法共奏溫通之效。
- 蜂蜜:緩和藥性,黏合諸藥,使膏體適於貼敷。
三、治療邏輯與特色
此方以「峻藥緩攻」為核心,結合「內病外治」思維:
- 外用熨貼:避開內服峻藥傷正之弊,透過持續溫熨增強藥力透達,逐步分解癥塊。
- 膿血為效:方中硇砂、雄黃等具腐蝕性,可能促使局部組織液化排出,故以「大便見膿血」為起效指標,屬「托毒外出」之法。
- 攻補時序:強調消後須服補藥,符合「衰其大半而止」的治則,避免過伐正氣。
四、總結
此方集中醫外科「消、托、補」三法於一體,針對積聚癖塊之標實階段,以蟲類藥、礦物藥為主力,輔以清熱活血之品,體現「以毒攻毒」「溫通並行」的治療策略,為古代外治癥積之峻劑。
傳統服藥法
阿魏3錢,蜈蚣2條(炙),全蠍3錢(炙),硼砂3錢,血竭3錢,梔子2兩(為末,5兩亦得),大黃2兩,蘆薈3錢,雄黃2錢,胡黃連2錢,硇砂3錢(上藥,俱要真正者,研細聽用)。
用蜂蜜5錢,皮消2兩,蘿蔔汁2兩,黑狗腦子1個,滾發酒糟2兩,蔥白汁2兩,雞子清2個,各汁合前末藥和成膏子。
每貼3錢或5錢,攤於生布上,外加布裹在病上,用一年老耐心人,晝夜常常用熨斗盛微火,慢慢熨之。每一貼貼一晝夜,待3-5日再一貼。待大便見膿血,見效。消後須服補藥。曾經針灸過及病勢
忌發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床使用應慎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經驗貼癖膏, 出處:《便覽》卷三。 組成:阿魏3錢,蜈蚣2條(炙),全蠍3錢(炙),硼砂3錢,血竭3錢,梔子2兩(爲末,5兩亦得),大黃2兩,蘆薈3錢,雄黃2錢,胡黃連2錢,硇砂3錢(上藥,俱要真正者,研細聽用)。 主治:積聚癖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