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經驗貼癖膏

JING YAN TIE PI GAO

出處典籍: 《便覽》卷三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7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21%
胃經 18%
心經 12%
三焦經 10%
脾經 8%
肺經 8%
大腸經 7%
小腸經 5%
心包經 5%
腎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積聚癖塊。

傳統服藥法

阿魏3錢,蜈蚣2條(炙),全蠍3錢(炙),硼砂3錢,血竭3錢,梔子2兩(為末,5兩亦得),大黃2兩,蘆薈3錢,雄黃2錢,胡黃連2錢,硇砂3錢(上藥,俱要真正者,研細聽用)。
用蜂蜜5錢,皮消2兩,蘿蔔汁2兩,黑狗腦子1個,滾發酒糟2兩,蔥白汁2兩,雞子清2個,各汁合前末藥和成膏子。
每貼3錢或5錢,攤於生布上,外加布裹在病上,用一年老耐心人,晝夜常常用熨斗盛微火,慢慢熨之。每一貼貼一晝夜,待3-5日再一貼。待大便見膿血,見效。消後須服補藥。曾經針灸過及病勢
忌發物。

方劑組成解釋

阿魏性味辛,平,無毒。主治化症消積;殺蟲;截瘧。主症瘕痞塊;蟲積;食積;胸腹脹滿;冷痛;瘧疾;痢疾

蜈蚣性味辛、溫、有毒。主治息風鎮痙、功毒散結、通絡止痛。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痹、瘡瘍、瘰癧、毒蛇咬傷。

蠍性。主治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 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痺、偏正頭痛、瘡瘍、瘰癧。

硼砂性甘鹹、涼、無毒。主要功效清熱消痰、解毒防腐。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翳障胬肉、陰部潰瘍、骨哽、噎膈、咳嗽痰稠

血竭性味甘、鹹、平、小毒。主治祛瘀定痛、止血生肌。 用於跌撲折損、內傷瘀痛、外傷出血不止。

梔子性苦、寒。主治清心除煩、心經有熱、鬱熱不減的胸膈煩悶證、清濕熱、通泄三焦之實熱火毒。用於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大黃性苦寒、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常用於治療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

蘆薈性味苦、寒。主治清熱,通便瀉下、清肝、殺蟲。用於熱結便秘、肝火頭痛、目赤驚風、蟲積腹痛、疥癬、痔瘺、解巴豆毒、婦女經閉、小兒驚癇、疳熱蟲積、痔瘺、瘰癧

雄黃性辛、苦、溫、有毒。主治解毒殺蟲、燥濕祛痰、截瘧。用於癰腫疔瘡、蛇蟲咬傷、蟲積腹痛、驚癇、瘧疾。

胡黃連性味苦、寒。主治清熱、涼血、燥濕。治疳疾、驚癇、瀉痢、勞熱骨蒸、自汗、盜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瘺、瘡瘍。

硇砂性鹹,苦辛,溫,有毒。主要功效消積軟堅;破瘀散結;化腐生肌;祛痰;利尿。主症瘕痃癖;噎膈反胃;痰飲;喉痹;積痢;經閉;目翳;息肉;疣贅;療瘡;瘰癧;癰腫;惡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經驗貼癖膏, 出處:《便覽》卷三。 組成:阿魏3錢,蜈蚣2條(炙),全蠍3錢(炙),硼砂3錢,血竭3錢,梔子2兩(爲末,5兩亦得),大黃2兩,蘆薈3錢,雄黃2錢,胡黃連2錢,硇砂3錢(上藥,俱要真正者,研細聽用)。 主治:積聚癖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五黃丸

相似度 55%

妙靈散

相似度 52%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