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芷貝散

加味芷貝散

JIA WEI ZHI B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8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胃經 23%
心經 15%
大腸經 11%
脾經 11%
肝經 11%
肺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芷貝散中加入天花粉,主要是針對其清熱利濕、生津止渴的功效。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利濕止渴之效。方劑中加入天花粉,可增強清熱利濕之功,並輔助生津止渴,進一步緩解熱病所致的口渴、汗多、小便不利等症狀,使療效更加全面。

加味芷貝散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因其 清熱解毒 的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消腫之效。

此方中,芷貝散主治風熱感冒,金銀花可輔助清熱解毒,消散風熱,並可抑制細菌病毒,加強方劑療效,使症狀更快消退。此外,金銀花還可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使藥效更為平和。

加味芷貝散中加入皁刺,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皁刺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起到輔助清熱解毒的作用。
  2. 消腫散結:皁刺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散結作用,可幫助改善咽喉部位的腫脹,促進炎症消退,進而緩解咽喉疼痛。

因此,在加味芷貝散中加入皁刺,可以加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加味芷貝散中加入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通絡散結: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散結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柴胡、枳殼等配伍,可增強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疾病。
  2. 排膿生肌: 穿山甲亦有解毒消腫、排膿生肌的功效。在治療膿瘡、癰疽等症時,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總之,穿山甲在加味芷貝散中起到通絡散結、排膿生肌的雙重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加味芷貝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改善氣血循環: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之效,能改善氣血不足、血瘀阻滯等病症。芷貝散主要針對鼻炎、鼻竇炎等病症,而這些病症往往與氣血運行不暢、局部瘀血有關,當歸的加入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緩解鼻炎伴隨的症狀: 鼻炎患者常伴有頭昏腦脹、面色蒼白等症狀,這些症狀也與氣血不足有關。當歸補血活血,可緩解這些症狀,提高患者的整體療效。

「加味芷貝散」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如下:

  1. 疏散風寒,通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疏散風寒、通鼻竅之功效。對於因風寒犯肺、鼻竅閉塞、鼻流清涕等症狀,白芷能起到疏風散寒,通利鼻竅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貝母、蒼耳子等共同發揮療效。
  2. 祛風止痛:白芷亦具祛風止痛之效,對於因風寒引起的頭痛、齒痛等症狀,白芷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加味芷貝散中加入瓜蔞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濕止痛: 瓜蔞仁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止痛之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柴胡、黃芩等清熱解毒藥物相配合,可更有效地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緩解濕熱蘊結導致的胸痛、咳嗽等症狀。
  2. 利水通淋,排石止痛: 瓜蔞仁具利水通淋之效,能幫助排出體內濕熱及結石,並緩解因結石引起的疼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石韋、滑石等利水通淋藥物配合使用,可更有效地利水通淋,排石止痛,改善尿路感染等疾病。

加味芷貝散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川貝母性寒味甘,入肺經,能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對於風熱犯肺、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咳痰、氣喘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此外,川貝母還能清熱解毒,對於一些由外感熱邪引起的咳嗽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在加味芷貝散中,川貝母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協同達到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從而改善患者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加味芷貝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芷貝散主要成分為川芎、白芷、貝母等藥材,性偏寒涼。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偏寒之弊端,使藥效更加溫和,減少副作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本身具有清熱解毒、補脾益氣的功效,與芷貝散的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鼻淵、鼻塞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味芷貝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載於《東醫寶鑒·外形篇》,主治「吹乳、乳癰痛腫不可忍者」。

  • 吹乳:指產後哺乳期間,乳房受風熱或氣滯血瘀所致腫痛,甚而化膿之證,類似急性乳腺炎。
  • 乳癰:即乳房癰腫,多因肝胃鬱熱、乳汁瘀積或外邪入侵,導致氣血壅滯,化熱釀膿,症見紅腫熱痛,甚則潰膿。
    中藥方強調「痛腫不可忍」,顯示其針對急性期熱毒壅盛、氣血瘀阻之證,以消腫散結、清熱解毒為主。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由天花粉、金銀花、皂角刺、穿山甲、當歸尾、白芷梢、瓜蔞仁、貝母、甘草節組成,以酒水煎服,取其辛散活血之效。

(一)藥物配伍分析

  1. 清熱解毒

    • 金銀花:清熱解毒,為治癰瘡要藥。
    • 天花粉:清熱生津,散腫排膿,《本草綱目》謂其「通小腸,排膿消腫毒」。
    • 甘草節:解毒消癰,專長於緩解瘡毒腫痛。
  2. 消腫散結

    • 皂角刺:辛散溫通,穿透力強,能潰堅排膿。
    • 穿山甲(土炒):走竄透絡,活血消癥,《醫學衷中參西錄》稱其「能貫通經絡,透達關竅」。
    • 瓜蔞仁:清熱化痰,寬胸散結,與貝母配伍可疏通乳絡鬱滯。
  3. 活血通絡

    • 當歸尾:活血化瘀,專散局部瘀血。
    • 白芷梢:辛香行氣,擅長止痛消腫,尤宜頭面乳房癰腫。
  4. 化痰散結

    • 貝母(浙貝為宜):清熱化痰,開鬱散結,助瓜蔞仁疏通乳癰之痰熱互結。

(二)治療原理

  1. 清熱毒:針對乳癰之熱盛,以金銀花、天花粉清瀉火毒,阻止熱邪蔓延。
  2. 散瘀結:穿山甲、皂角刺破血消癥,當歸尾活血,共奏疏通經絡、消散瘀滯之效。
  3. 化痰通乳:瓜蔞仁、貝母化解痰熱乳積,從源頭減少氣血壅滯。
  4. 酒引藥力:酒煎增強辛散走竄之性,助藥力直達病所。

(三)配伍特點

  • 攻堅與清解並重:清熱藥(金銀花、天花粉)與破散藥(穿山甲、皂角刺)相配,標本兼治。
  • 氣血同治:當歸尾活血,白芷行氣,氣行則血行,血行則腫消。
  • 局部與整體兼顧:既散乳房局部之結,又清體內之熱毒,防邪內傳。

三、總結

加味芷貝散為乳癰初起或成膿期之專方,透過清熱解毒、活血散結、化痰通絡之多途徑作用,迅速緩解乳房腫痛。其組方體現中醫「結者散之」、「熱者寒之」的治療思維,尤其重視「通」法,以疏通氣血、化解痰熱為核心。

傳統服藥法


天花粉、 金銀花、 皂角刺、 穿山甲(土炒)、 當歸尾、 白芷梢、 瓜蔞仁、 貝母、 甘草節。
上銼。
酒煎服。
《東醫寶鑒·外形篇》本方諸藥用各一錢,銼作一帖,酒、水各半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乳房發炎、腫痛難忍的疾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其他副作用。
  •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乳房硬結乳腺炎乳房腺體瘤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芷貝散, 出處:《回春》卷六。 組成:天花粉、金銀花、皂角刺、穿山甲(土炒)、當歸尾、白芷梢、瓜蔞仁、貝母、甘草節。 主治:吹乳,乳癰痛腫不可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