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君子丸

JIA WEI SI JUN Z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3.7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17%
腎經 15%
胃經 12%
心經 9%
大腸經 6%
肝經 4%
心包經 4%
膀胱經 4%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四君子丸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中益氣:四君子湯原方以健脾益氣為主,而黨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生津止渴的功效,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四君子湯的整體療效。

2. 協同作用:黨參與四君子湯中的其他藥物如人參、白朮、茯苓等,具有協同作用。黨參能增強人參的補氣效果,與白朮、茯苓共同健脾益氣,使藥效更加顯著。

加味四君子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健脾益氣,助運化: 白朮味甘苦,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之功效。四君子丸以健脾益氣為主,加入白朮可增強其健脾益氣之力,促進脾胃運化水谷,增強人體抵抗力。

二、補中益氣,固表止汗: 白朮兼具補中益氣之效,能補脾益氣,固表止汗。加之四君子丸本身以補益氣血為主,加入白朮可更有效地固護脾胃,減少氣虛汗出等症狀。

在中藥方劑「加味四君子丸」中,花椒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殺蟲的功效。花椒性熱味辛,能夠溫中散寒、止痛殺蟲,適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胃脘冷痛、蟲癬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花椒能夠增強方劑的溫中散寒作用,對改善寒性疾病非常有益。

加味四君子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 補腎壯陽,益精血: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的功效,可改善因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乏力、陽痿早洩等症狀。

二、 潤腸通便: 肉蓯蓉富含多種營養成分,能潤腸通便,改善因腎虛引起的便祕問題,配合四君子湯溫和健脾,有助於提高整體療效。

加味四君子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益氣: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能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四君子湯原為補氣健脾之方,加入茯苓有助於加強補脾益氣的效果,更能提升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使氣血生化更為旺盛。

二、化濕利水: 茯苓有良好的利水滲濕作用,可協助脾胃運化水濕,排除體內多餘水分,避免濕邪阻滯脾胃,影響氣血生化,進而達到健脾益氣的效果,使身體更加健康。

主治功效


加味四君子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出處:《不知醫必要》| 梁廉夫

**主治:**虛寒目疾。

方劑組成:

  • 黨參(去蘆,炒,一兩)
  • 白朮(炒,八錢)
  • 川椒(去合口者,一錢五分)
  • 絲餅(七錢)
  • 肉蓯蓉(酒洗淡,五錢)
  • 茯苓(四錢)
  • 炙草(二錢)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方劑組成和古文描述的「虛寒目疾」,可分析加味四君子丸的治療原理如下:

  1. 溫補脾腎: 方中黨參、白朮健脾益氣,為君藥。配合炙甘草調和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以生化氣血。

  2. 溫陽散寒: 川椒辛熱,溫中散寒,能祛除體內寒邪。肉蓯蓉溫腎助陽、益精血,絲餅性質與功效目前沒有查到確切資訊,但從方劑整體方向與主治推斷,也可能是補益藥材。此二味藥可能在方中起到溫補腎陽的作用,改善目疾的虛寒病因。

  3. 利水滲濕: 茯苓利水滲濕,可祛除體內多餘水濕,避免水濕阻滯氣血運行,進而影響眼部供養。

  4. 補益氣血,上榮於目: 本方以補氣為主,兼以溫陽散寒,意在通過補益脾腎,增強氣血生化之源,並驅除寒邪,改善氣血循環,使氣血能上榮於目,從而治療虛寒引起的目疾。

總結:

加味四君子丸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溫陽散寒的川椒、肉蓯蓉、與藥性未明的絲餅,使其補益脾腎、溫陽散寒的功效更為顯著。通過改善脾腎功能,增強氣血生化,驅除體內寒邪,最終達到治療虛寒目疾的目的。本方以溫補為主,主要針對脾腎陽虛、寒邪內阻所致的眼部疾病。

傳統服藥法


潞黨參(去蘆,炒)1兩,白朮(炒)8錢,川椒(去合口者)1錢5分,絲餅7錢,肉蓯蓉(酒洗淡)5錢,茯苓4錢,炙草2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3錢,白菊花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四君子丸,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二。 組成:潞黨參(去蘆,炒)1兩,白朮(炒)8錢,川椒(去合口者)1錢5分,絲餅7錢,肉蓯蓉(酒洗淡)5錢,茯苓4錢,炙草2錢。 主治:虛寒目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