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四君子加味湯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氣: 黨參性甘溫,入脾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之功效。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若脾氣虛弱,則氣血生化不足,出現面色蒼白、乏力疲倦等症狀。黨參可補益脾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
2. 協調藥性: 四君子湯原方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組成,以補益脾氣為主。而黨參性較人參溫和,與其他藥材相配,更能協調藥性,避免燥烈之弊。同時,黨參還可加強補益脾胃之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四君子加味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為了健脾益氣。白朮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
其加入四君子湯的原因如下:
- 增強健脾益氣功效: 白朮與四君子湯中的茯苓、人參、甘草共同作用,能更有效地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 緩解脾虛濕困: 白朮的燥濕利水作用,有助於祛除脾胃濕氣,改善脾虛引起的食少便溏、腹脹等症狀,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
在中藥方劑[四君子加味湯]中,藿香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解表散寒、化濕開胃的功效。藿香可以幫助發汗解表,對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噁心嘔吐等問題有效。此外,藿香還能幫助調節腸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
四君子湯加味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原因在於其理氣止痛之效。
四君子湯本身補氣健脾,但若患者脾胃虛弱伴隨氣滯血瘀,則單憑補氣難以改善症狀。木香苦辛溫,入脾、胃、肝經,可行氣止痛,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此外,木香亦能健脾開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四君子湯的補氣效果。因此,加入木香可加強四君子湯的療效,更全面地改善脾胃虛弱、氣滯血瘀所致的各種不適。
四君子加味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四君子湯以補脾益氣為主,而茯苓能加強健脾之效,使脾胃運化功能更強,助於氣血生化。
- 祛濕化痰: 茯苓擅長利水滲濕,能將體內濕氣排出,有助於改善痰濕困阻之症。對於一些脾虛濕盛、痰多咳嗽的患者,茯苓能配合四君子湯,達到健脾祛濕、化痰止咳的療效。
總之,茯苓加入四君子加味湯,既能增強健脾益氣之效,又能祛除濕氣,使其藥效更加全面,適用於脾虛濕盛、氣血不足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四君子加味湯 」,主要成分是:黨參、白朮、藿香、木香、茯苓。
黨參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生津養血、益氣補虛、增強免疫力、提高抵抗力、緩解疲勞、調理氣血、治療氣血兩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虧損、倦怠乏力、食慾不振、腹瀉、水腫等症狀。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水腫、盜汗、自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
藿香性溫,味辛,歸脾、胃、肺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暑濕感冒、風寒感冒、嘔吐、腹瀉、腹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水腫、風濕痹痛、關節炎等症狀。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中藥方劑「 四君子加味湯 」,具有溫中散寒、補氣健脾、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祛風除濕、止嘔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寒冷阻滯引起的腹痛,以及脾胃虛弱、氣血虧損、水腫、盜汗、自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暑濕感冒、風寒感冒、嘔吐、腹瀉、腹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黨參1錢(米炒,去蘆),白朮(淨炒)1錢,藿香6分,木香6分,茯苓7分,炙草4分,煨薑1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中健脾、行氣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寒滯腹痛。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功能紊亂。
- 本方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君子加味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三。 組成:黨參1錢(米炒,去蘆),白朮(淨炒)1錢,藿香6分,木香6分,茯苓7分,炙草4分,煨薑1片。 主治:寒滯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