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防風湯

四君防風湯

SI JUN FANG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肺經 29%
肝經 13%
胃經 7%
膀胱經 6%
心經 6%
腎經 6%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四君防風湯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中益氣: 黨參性甘溫,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四君防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脾胃虛弱等症,黨參可以補益脾胃,增強正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助於緩解風寒侵襲、脾胃虛弱等病症。
  2. 助藥力: 黨參能補氣,可以起到「君藥」的作用,提升其他藥物的功效。四君防風湯中,四君藥(人參、茯苓、白朮、甘草)本身就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加入黨參可以加強補氣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四君防風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四君湯本身以補脾益氣為主,白朮的加入可以增強補脾益氣的效果,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復,更好地吸收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

2. 祛風散寒:白朮除了補脾益氣之外,還有祛風散寒的作用。四君防風湯中含有防風,具有祛風解表之功,白朮的加入可以配合防風,共同起到祛風散寒、止痛的效果,適合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感冒、頭痛等症。

四君防風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散寒,解表止痛: 防風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之功效。四君湯本身溫補脾胃,但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肢體痠痛等症,則需加入防風以解表散寒,增強藥效。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防風與四君湯中的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防風可助四君湯溫補脾胃之功,同時又能祛風散寒,使藥效更趨完善,治療效果更佳。

四君防風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四君湯本身由人參、白朮、甘草、茯苓組成,主治脾虛氣弱、水濕停滯之症。茯苓的加入,可以增強健脾利濕的作用,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從而改善水濕停滯所致的諸症。
  2. 祛風止癢: 茯苓還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可以輔助防風疏散風寒,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皮疹等症。四君防風湯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風濕痹痛、皮膚瘙癢等症,茯苓的加入,可以增強祛風止癢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四君防風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風解表,兼清熱解毒:荊芥性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透疹、清熱解毒的功效。四君防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體虛表弱者,荊芥的加入可助四君子湯散寒解表,同時亦可清熱解毒,緩解因風寒入侵引起的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
  2. 增強解表之力,促進汗出:荊芥可助四君子湯增強解表之力,促進汗出。汗出可將體內積聚的風寒邪氣排出,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君防風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勞倦內傷,外感者」,意指患者因過度勞累導致正氣虛損(內傷),復感風邪(外感),屬「虛人外感」之證。其病機為脾氣虧虛(勞倦耗氣),衛外不固(防禦力弱),風邪乘虛侵襲肌表。方劑以健脾益氣為本、疏風解表為標,標本兼顧,契合「扶正祛邪」之治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剖析

  1. 核心基礎:四君子湯加減

    • 黨參(米炒):補中益氣,強化脾肺之氣,米炒增強健脾之效。
    • 白朮(飯蒸):燥濕健脾,飯蒸製法緩其燥性,助黨參補氣固表。
    • 茯苓:滲濕健脾,助白朮運化水濕,杜絕生痰之源。
    • 炙草: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兼助補氣之力。
      此四味實為「四君子湯」去人參加黨參之變方,奠定補益脾氣之基,針對「內傷勞倦」之根本。
  2. 解表疏風:防風、荊芥

    • 防風:辛甘微溫,為風藥中潤劑,既能祛外風(解表),又無過汗之弊,契合虛人外感之需。
    • 荊芥:辛散輕揚,善解表祛風,與防風合用增強疏表之力,且性較平和,不傷正氣。
      此二藥協同,針對外感風邪,輕透表邪而不耗氣。
  3. 調和營衛:生薑、紅棗

    • 生薑:辛溫散寒,助防風、荊芥解表,兼和胃降逆。
    • 紅棗:甘溫補脾,助四君子湯益氣養血,與生薑配伍調和營衛,強化衛外功能。

全方配伍思維

  • 補散並行:以四君子湯補益脾胃之氣,治其內傷;防風、荊芥疏風解表,治其外感。補不滯邪,散不傷正。
  • 標本兼治:脾氣足則衛外自固,外邪得散則氣血不復耗傷,二者相輔相成,斷惡性循環。
  • 藥性平和:全方無峻烈之品,適合正虛不耐猛藥者,體現「輕可去實」之妙。

延伸推論
此方可能用於脾虛氣弱兼輕度風寒表證者,症見疲倦乏力、食少便溏、微惡風寒、鼻塞頭痛等,符合「氣虛感冒」之特徵。其治療原理在於「健脾以實衛,疏風以祛邪」,重建人體表裏防禦系統。

傳統服藥法


黨參(去蘆,米炒)2錢,白朮(飯蒸)1錢5分,防風1錢,茯苓1錢,荊芥1錢,炙草7分。
加生薑1片,紅棗2枚,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風寒、風熱外感初期使用,若症狀較重,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四君防風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一。 組成:黨參(去蘆,米炒)2錢,白朮(飯蒸)1錢5分,防風1錢,茯苓1錢,荊芥1錢,炙草7分。 主治:勞倦內傷,外感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