繭黃散
JIAN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草綱目》卷三十九引《聖惠》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7.00)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胃經 33%
肺經 16%
脾經 16%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繭黃散中包含蠶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燥濕止癢: 蠶砂性寒,味甘苦,入脾、肺經,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蠶砂能有效地吸附濕氣,止癢止痛。
- 清熱解毒: 蠶砂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瘡瘍腫毒等症。在繭黃散中,蠶砂配合其他藥材,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綜上所述,蠶砂在繭黃散中,發揮著燥濕止癢、清熱解毒的作用,為治療皮膚病提供了重要的藥效支持。
繭黃散中包含白僵蠶,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化痰止咳:白僵蠶性寒,入肺經,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其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對於因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二、息風定驚:白僵蠶具有息風定驚的作用,能治療因肝風內動引起的抽搐、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在繭黃散中,白僵蠶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息風定驚的效果。
主治功效
繭黃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根據古文記載,繭黃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腸風:此處的「腸風」應指因風邪侵襲腸道所致的病症,表現為腹痛、便血等。
- 大小便血:包括大便帶血和小便帶血。
- 淋瀝疼痛:指小便頻數、淋漓不盡,伴有疼痛的症狀。
- 婦人血崩:指婦女非經期陰道大量出血。
治療原理分析
從繭黃散的組成成分和古文記載的功效來看,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止血:
- 繭黃、蠶蛻紙皆燒存性入藥。中醫認為,藥物燒炭存性後,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因此這兩味藥是方中的主藥,主要起到止血的效果。
- 晚蠶砂,即蠶的糞便,也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古文記載其與繭黃、蠶蛻紙一同用於治療便血、血崩等症狀。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 白殭蠶,即感染白殭菌而死的僵蠶,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作用。在方劑中,其可能有助於消除炎症,緩解疼痛。
- 麝香:少量麝香的加入,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可能也是止痛的原因。
綜合作用:
- 米飲送服:米飲即米湯,具有益氣和胃、生津止渴的作用,可調和藥性,減少刺激。
總體而言,繭黃散以止血為主,同時兼顧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針對腸風、大小便血、淋瀝疼痛等症狀進行治療。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止血、消炎、止痛的效果。
總結
繭黃散是一個以止血為主要功效的傳統中藥方劑,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藥物燒炭存性以增強止血效果,並配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藥物,以達到治療腸風、大小便血、淋瀝疼痛等症狀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繭黃、蠶蛻紙(並燒存性)、晚蠶沙、白僵蠶(並炒)各等分。
上為末,入麝香少許。
每服2錢,用米飲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繭黃散, 出處:《本草綱目》卷三十九引《聖惠》。 組成:繭黃、蠶蛻紙(并燒存性)、晚蠶沙、白僵蠶(并炒)各等分。 主治:腸風,大小便血,淋瀝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