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散

JING JI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0%
脾經 20%
肝經 20%
肺經 20%
胃經 20%
腎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荊芥散:治療腸風下血和溺血的中藥方劑

荊芥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為荊芥和砂仁,具有散風寒、清熱解毒、止血、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腸風下血、溺血等症狀,同時也被用於治療其它一些疾病,如感冒、咳嗽、腹痛等,以達到扶正祛邪、恢復人體陰陽平衡的目的。

組成和功效

  •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它芳香健胃,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液分泌,緩解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適應症

荊芥散主要用於治療腸風下血和溺血兩種症狀。

  • 腸風下血:腸道積聚了風氣,導致便血。症狀包括大便帶血、腹痛、腹瀉等。

  • 溺血:小便中帶血。症狀包括尿液呈紅色或粉色、排尿困難、疼痛等。

用法用量

荊芥散一般以口服的方式服用。成人一次服用3-6克,一日服用3次。兒童一次服用1-3克,一日服用2-3次。也可以將荊芥散研磨成粉末,用溫水沖服。

禁忌

  •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禁用荊芥散。

  • 脾胃虛弱、腹瀉、大便溏稀者禁用荊芥散。

  • 對荊芥或砂仁過敏者禁用荊芥散。

總結

荊芥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是荊芥和砂仁,具有散風寒、清熱解毒、止血、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腸風下血、溺血等症狀,同時也被用於治療其它一些疾病,如感冒、咳嗽、腹痛等。荊芥散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以確保安全和有效。

傳統服藥法


陳皮(去白)1兩, 麻黃(去節)1兩, 香附子1兩, 甘草1兩 荊芥穗2兩, 厚朴2兩, 草果仁3個, 白芷半兩, 桂心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4錢,加生薑3片,大棗2個,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產後眩暈動脈粥樣硬化貧血肺結核胰臟炎腳氣病大便秘結腹中有鳴叫聲鼻塞子宮崩漏中耳炎原發性高血壓鼻竇炎麻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皮膚癬菌病(足)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鼻咽腫瘤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

相同名稱方劑


荊芥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一。 組成:荊芥穗。 主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

荊芥散, 出處:《百一》卷十四。 組成:荊芥穗、縮砂仁各等分。 主治:腸風下血,溺血。

荊芥散,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荊芥穗1兩3錢,桃仁5錢(去皮尖,炒)。 主治:産後風虛血眩,精神昏昧。

荊芥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三。 組成:防風、荊芥、升麻、甘菊、木通、黃芩(炒)、羌活、甘草、蔓荊子。 主治:風熱上壅,耳閉塞或耳鳴及出膿。

荊芥散,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小柴胡湯加荊芥穗5錢,枳殼5錢(麸炒,去瓤)。 主治:産後經水適斷,感於異證,手足牽搐,咬牙昏冒,服秦艽湯前證已退者。

荊芥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五。 組成:荊芥3兩,雀腦芎3兩,當歸半兩,人參半兩,桂心3分,牡丹皮3分,羌活3分,防風3分,苦梗3分,大腹子3分,甘草3分,蒲黃3分,白茯苓3分,枳殼3分,厚朴3分,半夏3分,杏仁3分,款冬花3分,附子(炮)1兩,乾地黃1兩,鱉甲1兩,白芍藥1兩,北柴胡1兩,黃耆1兩,乾薑半分,木香半分,沉香1分。 主治:血風諸般疾,産後諸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