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毒膏

XUAN D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6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心經 18%
肝經 13%
肺經 13%
胃經 9%
腎經 8%
三焦經 4%
小腸經 4%
大腸經 4%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宣毒膏中使用硃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毒止痛: 硃砂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鎮靜止痛的作用。在宣毒膏中,硃砂可以解毒消腫,減輕瘡瘍的疼痛和炎症反應。
  2. 外用安全: 硃砂雖然含有汞,但外用時,汞的吸收量較低,一般不會產生中毒反應。宣毒膏屬於外用藥,在合理的劑量和使用範圍內,硃砂的毒性可以忽略不計。

宣毒膏中添加乳香,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行氣、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外傷腫痛、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宣毒膏通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疾病,乳香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並減輕疼痛,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同時也可輔助其他藥材發揮療效。

宣毒膏中添加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宣毒膏方中多用辛辣、苦寒藥物,以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甘草性甘溫,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峻烈,減少對脾胃的刺激。
  2. 調和藥性:甘草具備調和諸藥的作用,能使藥物成分相互協調,發揮最佳療效。同時,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使之更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

宣毒膏中添加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解毒: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便排毒之功。宣毒膏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而芒硝可將熱毒從體內排出,緩解局部炎症,促進瘡瘍的消退。
  2. 軟堅散結: 芒硝能軟化堅硬腫塊,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腫止痛。宣毒膏中往往還含有其他化瘀散結藥物,芒硝的加入可以增強其軟堅散結的效果,加速瘡瘍的癒合。

綜上所述,芒硝在宣毒膏中的加入,有利於發揮瀉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促進瘡瘍的消退,達到治療目的。

宣毒膏中加入麝香,乃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1.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辛香濃烈,能通達經絡,開竅醒神,對於外感熱毒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能起到迅速的改善作用。
  2.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散,加速傷口癒合。

宣毒膏以麝香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宣毒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有效治療外感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病症。

主治功效


宣毒膏主治功效分析

宣毒膏的主要功效可以歸納為: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透疹外出。主要用於治療因毒氣壅盛導致的瘡疹不出、倒靨等症。

以下是古文中關於宣毒膏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的分析:

1. 毒氣盛,瘡疹不出,倒黡:

  • 《奇效良方》《幼幼新書》《痘治理辨》《古今醫統大全》 皆記載宣毒膏能治「毒氣盛,瘡疹已出不快,倒黡」,這是宣毒膏最主要的應用場景。
  • 「瘡疹」是指痘瘡、斑疹等皮膚病症。「倒黡」是指痘疹、斑疹向內凹陷,不能正常發出,色澤晦暗,甚至發黑,是病情危重的表現。
  • 古文認為這些症狀的病機為「毒氣壅盛」、「毒瘀血聚」、「瘀熱搏之」,導致「血凝而不得出」。

2. 黑色瘡疹:

  • 《奇效良方》 指出「若毒瘀血聚則黑色,又如蚊蚤所齧而黑色者,由毒氣暴出,瘀熱搏之,故血凝而不得出,為黑靨,其證最惡。其大小便秘,腹脹滿,喘急煩躁者,宜用山梔子湯宣毒膏。」
  • 《痘治理辨》 也提到「痘瘡黑色如蚊蚤所齧...若毒氣暴出,瘀熱摶之,則毒凝血滯變成黑靨,其症最惡。若大小便秘,喘急煩躁,腹脹,宜山梔湯、宣毒膏。」
  • 這些描述表明,黑色瘡疹是毒氣壅盛、瘀熱交結、氣血凝滯的嚴重表現,常伴有發熱、煩躁、便秘等症狀,需要強力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藥物來治療。

3. 透疹外出:

  • 《痘治理辨》 記載:「遍身青紫紋,乃熱邪蒸發,或為暴寒折之,外寒與內熱相拒而不得入,內熱為外寒所閉而不得出。毒氣壅於肌皮,其痘如痣,或青或紫,年壯肌肉厚密亦有此症,宜透肌散之類。」這段描述雖然沒有直接提及宣毒膏,但指出了另一種疹毒內閉的情況,與宣毒膏主治的「瘡疹不出」病機相似,治療上需要「透肌」。
  • 宣毒膏中的麝香、乳香等成分具有開竅透疹、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將內閉的疹毒透發外出。

4. 藥物組成與治療原理:

  • 《痘治理辨》《古今醫統大全》 詳細記載了宣毒膏的組成:獖豬尾血、硃砂、乳香、甘草、馬牙硝、片腦、麝香。
  • 硃砂、馬牙硝 清熱解毒,瀉火通便。
  • 乳香 活血化瘀,止痛。
  • 麝香 開竅醒神,活血通絡。
  • 片腦 清熱止痛,開竅醒神。
  • 甘草 調和諸藥。
  • 獖豬尾血 在古方中常作為藥引,據記載有解毒、活血的作用。
  • 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透疹外出之功,使壅盛的毒氣得以消散,凝滯的氣血得以流通,從而使瘡疹順利透發,倒黡轉為紅活。

總結:

宣毒膏是一個針對毒熱壅盛、瘀血阻滯導致的瘡疹不出、倒黡等症的有效方劑。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開竅透疹等作用,將內閉的疹毒透發外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豶豬(臘八日取尾後刺血1升,先用新泥盆盛)1兩,好朱砂(細研,水飛)1兩,揀乳香(細研)1兩,甘草(末)半兩,馬牙消半兩,腦子1分、麝香1分(細研)。
上件一處同豬血拌調細勻,用寬舊竹筒一個,底留一節,都入諸藥在簡內,用密紙數重,緊垂於大糞坑屋梁上,至清明日取出,曬乾,更入腦、麝各一錢,研細勻,滴水為丸,如皂子大。
煎人參湯化下。若毒甚,瘡毒倒黶服之者,瘡疹紅活再長,神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宣毒膏,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八引張渙方。 組成:豮豬(臘八日取尾後刺血1升,先用新泥盆盛)1兩,好朱砂(細研,水飛)1兩,揀乳香(細研)1兩,甘草(末)半兩,馬牙消半兩,腦子1分,麝香1分(細研)。 主治:毒盛甚,瘡疹已出不快,倒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