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消痞狗皮膏中包含三稜,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瘀:三稜性溫,味苦辛,歸脾、肝經,具有破氣消積、行氣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用於治療飲食積滯、脘腹脹痛、血瘀經閉等症。消痞狗皮膏常用於治療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所致的痞塊、腫塊,三稜可幫助消積化瘀,緩解腫塊症狀。
2. 增強藥效:三稜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狗皮等協同作用,可以增強藥物的消腫、止痛、化瘀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消痞狗皮膏方劑中包含莪朮,主要原因如下:
- 消痞化積: 莪朮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消積化瘀的功效。消痞狗皮膏主要用於治療痞塊、積聚,而莪朮可以幫助疏通氣血、化解瘀積,達到消痞止痛的效果。
- 活血止痛: 莪朮還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狗皮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而莪朮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消痞狗皮膏中加入梔子,主要考慮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肝、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利濕退黃的作用。消痞狗皮膏主要用於治療腫毒、瘡瘍、濕疹等症,而梔子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治療這些病症具有輔助作用。
此外,梔子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一些伴有出血的腫毒、瘡瘍,也能起到一定的止血效果。因此,消痞狗皮膏中加入梔子,能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輔助治療腫毒、瘡瘍等病症的作用。
「消痞狗皮膏」方劑中加入秦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祛除濕邪:秦艽性苦寒,善於疏散風寒濕邪,可治療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痞塊、疼痛、腫脹等症狀。狗皮膏本身也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秦艽的加入可加強其功效,更有效地清除病邪。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秦艽亦具活血化瘀之功,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有助於消散痞塊,緩解疼痛。這與狗皮膏中其他活血化瘀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消痞止痛的效果。
消痞狗皮膏方劑中包含黃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消痞狗皮膏主要針對痞塊、腫痛等症,而黃連可清熱解毒,消散積聚的熱毒,為治療痞塊提供基本藥理基礎。
- 抑制炎症: 黃連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減輕局部組織的腫脹、疼痛等症狀,有助於消除痞塊,促進組織修復。
總之,黃連在消痞狗皮膏中發揮清熱瀉火、抑制炎症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痞塊、腫痛等症。
消痞狗皮膏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下攻積、清熱解毒的功效。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能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並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痞塊積聚,症狀表現為腹脹疼痛、便祕等,大黃能有效清除腸道積滯,緩解症狀。
此外,大黃對於皮膚病引起的皮損也有很好的療效,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幫助患處恢復。因此,消痞狗皮膏中加入大黃,可以有效地治療痞塊積聚和皮膚病等疾病。
消痞狗皮膏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痞散結: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補血養血的功效。消痞狗皮膏多用於治療痞塊、腫瘤等病症,當歸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腫塊,減輕疼痛。
2. 補益氣血,提高機體免疫力:當歸能補益氣血,改善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對於長期病患,氣血不足,容易導致疾病復發,當歸可以起到補虛扶正,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
消痞狗皮膏方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痞塊、腫瘤等病症,可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散腫塊的作用。
- 驅除蟲毒,殺菌止癢:全蠍亦有驅除蟲毒、殺菌止癢之效。對於因蟲毒引起的皮膚病、瘙癢症等,可起到清熱解毒、止癢消炎的作用。
因此,消痞狗皮膏方中加入全蠍,可綜合發揮其通經活絡、消腫止痛、驅除蟲毒、殺菌止癢等功效,達到治療病症的效果。
消痞狗皮膏中添加木鱉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痞化積:木鱉子味苦甘,性寒,入肝、脾經。其具有消積化滯、行氣止痛之效。對於脾胃積滯、痞塊堅硬、脘腹脹痛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消痞狗皮膏中加入木鱉子,正是利用其消痞化積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 活血散結:木鱉子還具有活血散結的作用,對於血瘀所致的腫塊、疼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療效。消痞狗皮膏治療的病症中,可能存在血瘀的情況,因此添加木鱉子可以起到活血散結,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消痞狗皮膏中添加巴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痞散結: 巴豆性峻,能破積消痞,對於因氣滯血瘀、痰濕凝結所致的痞塊,具有較強的攻堅作用。藥性穿透力強,可達皮下組織,與狗皮膏中其他藥材配合,能有效消散積聚在皮下的腫塊。
- 引藥入皮: 巴豆性燥烈,能引導藥力深入皮下,促進其他藥材的滲透和吸收,發揮更大的藥效。巴豆與狗皮膏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消痞散結、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消痞狗皮膏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膏主治「一切氣疾痞塊,癥瘕血塊,積聚腹脹疼痛」。其核心在於化解有形之積滯(如血瘀、痰結、食積等)與無形之氣滯(如氣機鬱阻),屬古代外用治療癥瘕積聚之代表方。
- 癥瘕血塊:指腹內固定不移之腫塊,多因血瘀內停,與痰濕互結而成。
- 痞塊積聚:泛指胸腹間氣機壅滯或實邪結聚所致脹滿硬痛,時聚時散者屬「聚」,固定不移者屬「積」。
- 腹脹疼痛:氣滯血瘀阻滯經絡,不通則痛,膏藥貼敷患處可直接作用於局部,疏通氣血。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一)行氣破血,攻逐積滯
- 三稜、蓬莪朮:為君藥,破血行氣,專消癥瘕積聚,《本草綱目》謂其「破氣中之血」。
- 大黃、當歸:大黃瀉下攻積,當歸活血,二者相配,通腑化瘀。
- 全蠍、穿山甲:蟲類藥走竄通絡,散結止痛,尤擅深入病所。
(二)清熱散結,滌痰除濕
- 黃連、山梔:苦寒清熱,防瘀久化熱。
- 米仁(薏苡仁):利濕健脾,杜絕痰濕生成之源。
- 木鱉子、巴豆:辛熱有毒,外用可腐蝕頑痰死血,開結透毒。
(三)膏基與外治增效
- 麻油、黃丹熬膏:作為載體,使藥力持久滲透。
- 阿魏、麝香:芳香走竄,引藥透皮,阿魏更為古代消積要藥,《唐本草》稱其「破癥積,下惡氣」。
- 乳香、沒藥:活血定痛,促進局部氣血運行。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以「破、消、通」為主軸:
- 破血行氣:針對氣滯血瘀之本,松解結塊。
- 清熱化濕:兼顧痰濕瘀熱之標,防止黏滯不化。
- 外治透達:透過皮膚吸收,直接作用病所,避免內服攻伐傷正。
輔以手心揉按百轉,助藥力深入,促進氣血流通。貼後「作寒熱、下穢」為藥力攻邪外達之象,符合中醫「伏邪外出」之治療觀。
注意:此方藥性峻烈,使用需嚴格遵循古法製程與禁忌(如百日忌酒色勞力),然此處依囑不贅述注意事項。
傳統服藥法
三稜1兩5錢,蓬茂1兩5錢,米仁1兩5錢,山梔1兩5錢,秦艽1兩5錢,黃連4錢,大黃9錢,當歸9錢,甲片40片,全蠍40只,木鱉20個,巴豆10粒。
上用麻油一百二十斤,煎枯去滓後,下黃丹五十二兩收膏,加入阿魏、阿膠、蘆薈各一錢,麝香、乳香、沒藥各三錢,研末調和膏內。
用時將膏在熱茶壺上烘至暖烊,貼患處,以手心揉百轉,無不效驗。貼後能作寒熱、肚痛下穢,其疾消,愈矣。
百日內禁忌酒色氣惱,勞心勞力,諸般發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痞狗皮膏,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三棱1兩5錢,蓬荗1兩5錢,米仁1兩5錢,山梔1兩5錢,秦艽1兩5錢,黃連4錢,大黃9錢,當歸9錢,甲片40片,全蠍40隻,木鱉20個,巴豆10粒。 主治:一切氣疾痞塊,癥瘕血塊,積聚腹脹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