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消丸

金消丸

JIN X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34

熱/寒比例

極寒 (0.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肝經 23%
大腸經 15%
膀胱經 7%
腎經 7%
心經 7%
膽經 7%
胃經 7%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金消丸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金消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泌尿系感染,而黃柏可以清熱燥濕,消除濕熱,達到治療目的。
  2. 解毒消腫: 黃柏還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細菌生長,減少炎症反應。對於泌尿系感染引起的紅腫疼痛,黃柏可以起到解毒消腫的效果,減輕患者的痛苦。

金消丸方中使用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1. 疏風散熱,清熱解毒: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清熱的功效。金消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荊芥可清熱解毒,並能疏散表邪,使邪氣外散,配合其他藥物共奏消腫止痛之效。
  2. 通絡止痛,消腫散結: 荊芥亦有通絡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對於瘡瘍腫毒引起的疼痛,亦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金消丸中使用荊芥,除了清熱解毒外,也能起到通絡止痛,消腫散結的效果,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

金消丸中包含射干,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射干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因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瘰癧、瘡瘍等疾病,與金消丸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相輔相成。
  2. 利咽開音,散結化痰: 射干能利咽開音,散結化痰,對於因痰火鬱結所致的聲音嘶啞、咽喉乾燥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與金消丸治療咽喉疾病的功效相得益彰。

總而言之,射干的藥理作用與金消丸的功效相契合,能夠有效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金消丸中包含黃芩,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熱燥濕: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膽、胃經,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痢,對於金消丸所針對的濕熱蘊結、脾胃失調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解毒消腫:黃芩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治療熱毒瘡瘍,對於金消丸所治療的濕熱所致的皮膚病症,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總而言之,黃芩在金消丸中起到清熱燥濕、解毒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金消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咽喉腫痛」,屬中醫「喉痹」範疇,多因熱毒壅滯、痰火結聚或風熱上攻所致,臨床表現為咽喉紅腫、疼痛、吞嚥困難,甚則化膿。其劑型為蜜丸含化,使藥效直接作用於咽喉局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為主,兼顧涼血生津,藥材配伍層次分明:

  1. 清熱瀉火

    • 山梔子:清三焦火毒,瀉心肺熱,利濕涼血。
    • 大黃:瀉下攻積,引熱毒從大便出,兼活血消腫。
    • 玄參:滋陰降火,解毒散結,善治咽喉腫痛。
  2. 化痰散結

    • 白礬:燥濕化痰,收斂消腫,傳統用於喉痹痰壅。
    • 硼砂:清熱化痰,防腐生肌,外用治咽喉糜爛。
    • 栝樓根(天花粉):清熱生津,潤燥化痰,兼緩解熱毒傷陰。
  3. 解鬱涼血

    • 鬱金:行氣解鬱,涼血活血,助散咽喉瘀熱。
    • 馬牙消(芒硝):軟堅瀉熱,局部含化可消腫止痛。
  4. 調和緩急

    • 甘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三、配伍特點與作用機理

  • 內外兼治:含化法使藥物直接作用患處,配合內服引藥下行(如大黃、芒硝),上下分消熱毒。
  • 痰火並治:既用梔子、大黃瀉火,又以白礬、硼砂化痰,符合「咽喉腫痛多因痰熱搏結」之病機。
  • 滋陰防燥:玄參、天花粉防苦寒傷陰,適合熱毒久蘊耗津者。

四、潛在臨床拓展

依藥性推測,此方除急性喉痹外,或可用於:

  1. 痰熱壅肺之咳嗽痰黃。
  2. 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屬實熱者。
  3. 扁桃腺化膿初期(需辨證為陽證)。

(分析完畢,無建議事項)

傳統服藥法


鬱金(銼)2兩,馬牙消(研)2兩,甘草(銼)2兩,山梔子(去皮)2兩,栝樓根2兩,大黃(銼)1分,玄參1分,白礬(研)1分,硼砂(研)1分。
上為未,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用1丸,綿裹,含化咽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咽喉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金消丸, 出處:《東醫寶鑑·外形篇》卷二引《簡易方》。 組成:黃柏、荊芥、射乾、黃芩各等分。 主治:咽喉腫痛。

金消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組成:鬱金(銼)2兩,馬牙消(研)2兩,甘草(銼)2兩,山梔子(去皮)2兩,栝樓根2兩,大黃(銼)1分,玄參1分,白礬(研)1分,硼砂(研)1分。 主治:咽喉痹痛,不能喘息,水漿不得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