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針散中包含蜈蚣,主要原因如下:
- 通絡止痛: 蜈蚣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筋骨疼痛、麻木不仁等病症,蜈蚣可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 解毒消腫: 蜈蚣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蜂螫傷、疔瘡腫毒等。
金針散中加入蜈蚣,主要利用其通絡止痛和解毒消腫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金針散中加入膽礬,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清熱解毒:膽礬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善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金針散所治之熱毒熾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顯著的清熱解毒作用。
- 燥濕止癢:膽礬亦具燥濕止癢之效,對於金針散所治之濕熱蘊結,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能起到清熱燥濕、止癢止痛的效果。
故金針散中加入膽礬,乃取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劑[金針散]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銅綠在該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金針散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傷等症狀。銅綠能夠幫助清除傷口處的病原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在方劑中,銅綠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然而,由於銅綠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控制劑量,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金針散中包含麝香,主要因為以下兩點: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能開竅醒神,對於神志昏迷、中風昏厥等症狀有顯著療效。金針散作為治療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的方劑,加入麝香可起到開竅醒神、回陽救逆的作用。
- 通經活絡: 麝香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效。對於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麝香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金針散中加入麝香,可增強其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效,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狀。
總之,金針散中加入麝香,是基於其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神志昏迷、肢體麻木等症的目的。
金針散中包含輕粉,其主要原因如下:
- 驅蟲消積: 輕粉性寒,善於殺蟲解毒,對於蛔蟲、蟯蟲等寄生蟲感染,以及積食停滯所致的脘腹脹痛、嘔吐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 清熱解毒: 輕粉亦具清熱解毒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瘡瘍、疔腫等症。
然而,輕粉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需在醫師指導下,根據病症選擇適當劑量,並密切觀察患者反應。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金針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可以歸納出「金針散」的主要成分為皂莢刺(皂角針),並且在不同醫書中,雖然方劑名稱略有差異,但都以皂莢刺為主藥,顯示其在治療瘡瘍類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以下針對「金針散」的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主治功效:
從各文獻記載來看,「金針散」的主治功效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 發背、癰疽瘡腫:《瘍醫大全》、《聖濟總錄》、《証治準繩‧瘍醫》、《玉機微義》均提到本方可治發背、癰疽等瘡瘍腫痛,無論已破未破均可使用。《外科啟玄》則提到「一瘡紅紫熱,毒勢甚痛。用蜂蜜調敷更妙。」,進一步說明其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
- 久痔及腸風下血疼痛:《聖濟總錄》和《御藥院方》指出「金針散」可治療久痔及腸風下血疼痛,且「諸藥不瘥者」,暗示其對於頑固性痔瘡及腸風出血具有較好療效。
治療原理:
「金針散」以皂莢刺為主藥,其治療原理主要與皂莢刺的藥性有關:
- 皂莢刺(皂角針): 性辛、溫,歸肝、胃經。具有消腫托毒、排膿、活血、殺蟲等功效。
- 消腫托毒、排膿: 皂莢刺辛溫走竄,能通行經絡、消散癰腫、促進膿液排出。《瘍醫大全》提到「用之直達潰所」,《証治準繩‧瘍醫》引丹溪之言「此藥治癰疽,已破未破皆用,直領到潰處」,都說明其具有良好的托毒排膿作用,能直達病灶,加速瘡瘍癒合。
- 活血: 皂莢刺具有活血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聖濟總錄》和《御藥院方》用其治療久痔及腸風下血,可能與其活血止血、消散瘀滯有關。
綜合分析:
「金針散」通過皂莢刺的消腫托毒、排膿、活血等功效,達到治療發背、癰疽瘡腫、久痔及腸風下血疼痛的目的。其藥性辛溫,能通行經絡,直達病灶,對於瘡瘍類疾病具有較好的療效。不同醫書中提到的配伍用藥,如蜂蜜、酒等,也起到了輔助增效的作用。
總結:
「金針散」是一首以皂莢刺為主藥,主治發背、癰疽瘡腫、久痔及腸風下血疼痛的有效方劑。其治療原理主要是利用皂莢刺的消腫托毒、排膿、活血等功效,達到消散瘀滯、促進瘡瘍癒合的目的。
請注意:以上內容是基於所提供的古代醫學文獻進行的分析,僅供參考,不能代替專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
傳統服藥法
皂角刺(赤紅者,炙)不拘多少。
上為散。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一方用破故紙打碎,紙上炒,與皂莢刺等分為散。每服三錢匕,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針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組成:皂角刺(赤紅者,炙)不拘多少。 主治:久痔及腸風下血疼痛,諸藥不癒者。發背諸瘡腫。
金針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 組成:金蜈蚣1對,膽礬1錢,銅綠半錢,麝香半字,膩粉半字。 主治:去毒生肌。主治:一切惡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