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蚓泥散
YIN N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4.2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蚓泥散」方劑中含有「輕粉」,乃因其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輕粉為雄黃製成的藥物,性寒,味辛,入肝、脾經,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對濕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症有較佳療效。
蚓泥散為治療濕疹、疥瘡等皮膚病的常用方劑,而輕粉的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利濕、解毒止癢之目的,使皮膚病症得到改善。
蚓泥散方劑中加入麝香,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經,能通竅開閉,醒神止痛。對於因痰濁阻竅、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麝香可起到醒腦開竅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因此,在蚓泥散方劑中加入麝香,旨在提升其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蚓泥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下注瘡」,乃風濕毒氣流注於下肢(腳、膝、脛),導致皮膚腫硬、結核成瘡,膿水淋漓,反覆發作,經年不癒。其病機屬濕熱毒邪鬱滯經絡,氣血壅塞,化腐成膿。古代醫家認為「下注」多與濕熱下趨、正虛不固相關,此類瘡瘍常纏綿難癒,故需燥濕解毒、斂瘡生肌之品。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韭菜地蚯蚓糞(燒通赤)
- 蚯蚓糞(又稱「蚓螻土」)性涼,傳統用於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經火煅後(燒通赤),其性轉溫,兼具收斂之效,可吸附膿水、燥濕斂瘡,符合「煅用以固澀」的思路。
- 「韭菜地」所出者,或取其辛溫通絡之性,助散鬱結之毒。
膩粉(輕粉)
- 即輕粉(主要含氯化亞汞),為古代外用解毒殺蟲要藥,性猛力強,能攻毒殺蟲、祛腐生新,對頑瘡膿腐有直接抑制作用。然其毒性須慎用(此處不詳述)。
麝香
- 芳香走竄,能透達經絡、活血散結、消腫止痛,並引藥透入病所。其辛散之性可助前兩藥深入潰瘍,破除濕毒鬱滯。
組方邏輯
- 清熱解毒:蚯蚓糞與膩粉協力清解濕熱毒邪。
- 斂瘡排膿:煅蚓泥吸附膿液,膩粉祛腐生新,促成瘡面潔淨。
- 透達藥力:麝香引藥直達病所,兼活血通絡,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此方標本兼顧,針對「濕毒鬱久成瘡」之核心病機,以外用直接作用於患處,體現了古代「祛腐生肌」的瘡瘍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韭菜地蚯蚓糞(燒通赤)1兩,膩粉1分,麝香半錢。
上各為散,再同和勻。
每用先煎蔥湯洗了,將藥乾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蚓泥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組成:韭菜地蚯蚓糞(燒通赤)1兩,膩粉1分,麝香半錢。 主治:下注瘡。風濕毒氣,下注於腳膝脛間,致令皮膚腫硬,結核成瘡,膿水不絕,綿歷歲年,癒而復發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