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芥散

香芥散

XIANG JIE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2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肝經 28%
脾經 14%
胃經 14%
三焦經 14%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香芥散中包含荊芥,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咳的功效。香芥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等症,而荊芥能有效驅散外感風寒,緩解咳嗽痰多,故列為方中主藥。
  2. 通鼻竅,止鼻塞: 荊芥入肺經,具有通鼻竅、止鼻塞的功效。香芥散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荊芥的加入有助於通暢鼻竅,改善鼻塞症狀。

香附,性平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在香芥散方劑中,香附的加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香芥散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香附具有行氣止痛之效,能疏通經絡,解除氣滯,緩解疼痛。
  2. 調和脾胃: 香芥散中常配伍健脾和胃之品,而香附亦能健脾和胃,助消化,協調其他藥物的作用,使藥效更佳。

綜上所述,香附在香芥散方劑中的加入,可以起到行氣止痛、調和脾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氣滯血瘀所致的諸般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芥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香芥散主治「風牙疼不可忍者」。所謂「風牙疼」,中醫認為多由外感風邪侵襲牙齦或牙齒所致,其特點為疼痛突然發作、游走不定,或伴隨牙齦腫脹、遇冷熱刺激加劇等症狀。此方以疏風止痛為主要目的,針對風邪上擾引起的牙痛,尤其適用於疼痛劇烈難忍的情況。

組成藥物與治療原理

  1. 荊芥穗

    • 性味:辛,微溫。
    • 功效:祛風解表、宣散透邪。
    • 應用:善於疏散頭面及肌表的風邪,尤其荊芥穗發散力更強,能上行頭目,緩解風邪上攻所致的頭痛、牙痛。
  2. 香附子(去毛)

    • 性味:辛、微苦,平。
    • 功效: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 應用:此處取其「行氣止痛」之效,可疏通局部氣滯,緩解牙齦氣血壅滯引起的疼痛;同時其辛散之性輔助荊芥穗增強祛風作用。

組方邏輯與可能功效推導

香芥散由兩味藥等分組成,其配伍特點如下:

  • 祛風為主:荊芥穗為君藥,直接針對風邪外襲的病機,疏散頭面風邪,緩解牙痛。
  • 行氣為輔:香附子為臣藥,既助荊芥穗辛散外邪,又調節氣機,防止風邪鬱而化火或氣滯加重疼痛。
  • 外用含漱:以煎湯頻頻漱口,使藥力直接作用於患處,快速發揮疏風止痛之效。

治療原理歸納

此方通過疏風散邪+行氣通滯的機制,對風邪夾雜氣滯導致的牙痛標症(急性發作、疼痛劇烈)有直接緩解作用。風邪得散則外因解除,氣機通暢則疼痛自止,體現中醫「通則不痛」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荊芥穗、香附子(去毛)各等分。
上為粗末。
每服5錢,水1碗,煎至半碗,去滓,頻頻嗽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香芥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荊芥穗、香附子(去毛)各等分。 主治:風牙疼不可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