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香荊散方劑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香荊散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等症,香附的加入能有效疏肝理氣,緩解疼痛,達到治病目的。
-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香附同時具備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香荊散中常與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藥物配伍,香附的加入能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瘀血消散,進一步緩解疼痛。
香荊散方劑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熱: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散邪的功效。香荊散主治風熱感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荊芥可有效疏解表邪,促進汗出,緩解症狀。
- 通竅止痛: 荊芥氣味芳香,能通鼻竅,止痛止癢。香荊散亦可治風寒頭痛、鼻塞不通、頭昏眼花等,荊芥的通竅止痛功效能緩解頭部不適,改善鼻塞等症狀。
主治功效
香荊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香附: 理氣止痛,調經和胃,消食化積。
- 荊芥: 疏散風熱,解毒消腫,止血安胎。
古文記載主治
綜合多部古籍的記載,香荊散主要用於治療大人及小兒的肛門脫出(脫肛),也可用於治療腸風、痔瘡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香荊散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理氣止痛: 脫肛多因氣虛下陷,或用力過度,損傷肛門局部氣血運行所致。香附能理氣止痛,調暢氣機,有助於緩解肛門局部氣滯血瘀的症狀。
疏風解毒: 荊芥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因熱毒蘊結導致的脫肛紅腫疼痛,荊芥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收斂固脫: 古籍中記載香荊散多以煎湯外洗的方式使用,一方面利用藥液的熱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另一方面,香附和荊芥均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外用有助於收縮脫出的肛門組織。
協同作用: 香附和荊芥合用,既能理氣又能疏風,內外兼顧,標本同治,對於脫肛的治療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
佐藥應用: 部分醫書中記載香荊散會加入縮砂仁,以增強理氣和胃、溫中散寒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氣機不暢導致的脫肛,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結
香荊散以香附、荊芥為主要成分,通過理氣止痛、疏風解毒、收斂固脫等作用,達到治療脫肛的目的。其藥性平和,適用範圍較廣,既可內服也可外用,對於大人和小兒的脫肛均有較好的療效。
古籍佐證
- 《仁術便覽》:「治肛門出,大人小兒並治之。」
- 《仁齋直指方論》:「香荊散,治脫肛。」
- 《奇效良方》:「治脫肛。」
- 《世醫得效方》:「治肛門脫出,大人小兒悉皆治之。」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肛門脫出,大人小兒悉主之。」
- 《醫學綱目》:「香荊散,治脫肛。」
- 《証治準繩‧雜病》:「大腸虛而挾寒,脫肛不紅腫,宜蝟皮散、香荊散。」
-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香荊散,治肛門出,大人小兒並治之。」
- 《証治準繩‧類方》:「香荊散」
- 《赤水玄珠》:「《三因方》,香荊散,大人小兒肛門脫出並治。」
- 《幼科證治大全》:「【三因】香荊散,治小兒脫肛不收。」
- 《濟陽綱目》:「香荊散,治肛門脫出,大人小兒悉皆治之。」
- 《古今醫統大全》:「香荊散,治大人小兒脫肛不收。」
傳統服藥法
香附子、荊芥穗各等分。
上為末。
每用3匙,水1大碗,煎十數沸,淋洗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脫肛
相同名稱方劑
香荊散, 出處:《直指》卷十四。 組成:大香附半兩,荊芥穗半兩,縮砂2錢半。 主治:脫肛。
香荊散, 出處:《三因》卷十二。 組成:香附子、荊芥穗各等分。 主治:大人、小兒肛門脫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