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疸丸

GU DA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生》卷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2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6%
肝經 16%
膀胱經 16%
膽經 16%
腎經 8%
小腸經 8%
心經 8%
大腸經 8%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膽經
腎經
小腸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谷疸丸中使用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苦參味苦性寒,善於清熱燥濕,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如谷疸丸主治的濕熱黃疸。苦參能清解濕熱,利濕退黃,有助於恢復肝膽功能,改善黃疸症狀。
  2. 瀉火解毒: 苦參兼具瀉火解毒之效,可清解濕熱所致的肝膽濕熱毒邪,進一步緩解黃疸伴隨的發熱、口苦、煩躁等症狀,促進病患康復。

總而言之,苦參在谷疸丸中發揮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濕熱黃疸,起到清熱利濕、退黃止痛的功效。

谷疸丸中包含龍膽草,主要原因是其具有清熱利濕、瀉火解毒之效。

龍膽草味苦性寒,入肝膽經,能清泄肝膽實火,並能利濕解毒。對於因濕熱蘊結於肝膽所致的黃疸、目黃、皮膚黃染、小便黃赤、口苦咽乾等症狀,龍膽草具有顯著療效。

此外,龍膽草亦可與其他藥材配伍,以增強其功效,如配伍茵陳蒿、梔子、黃芩等,可加強清熱利濕的效果;配伍柴胡、枳殼等,可疏肝理氣,解除肝膽鬱熱。

主治功效


谷疸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谷疸。症見食已頭眩,心中怫鬱不安,或見腹脹、食慾不振、小便不利等。

治療原理

谷疸丸主要由苦參、龍膽草組成,並以牛膽汁或豬膽汁和蜜為丸。其治療原理基於中醫對谷疸病機的認識,以及各藥物的藥性功效。

1. 病機分析

  • 濕熱蘊結: 多數古文指出谷疸的成因與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或勞倦傷脾有關,導致脾胃運化失職,濕熱內生,蘊結於中焦。
  • 氣機阻滯: 濕熱鬱阻,導致氣機不暢,清陽不升,濁陰不降。
  • 膽汁排泄失常: 濕熱熏蒸肝膽,影響膽汁的正常疏泄。

2. 藥物功效分析

  • 苦參: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利尿的功效。

    • 清熱燥濕: 針對濕熱病機,苦參可清除體內濕熱邪氣。
    • 瀉火解毒: 苦參可瀉火解毒,針對濕熱化火的情況。
    • 利尿: 有助於濕熱從小便利走。
  • 龍膽草: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的功效。

    • 清熱燥濕: 與苦參協同作用,加強清熱燥濕之力。
    • 瀉肝膽火: 針對濕熱熏蒸肝膽的情況,龍膽草可瀉肝膽之火,恢復膽汁的正常疏泄。
  • 牛膽汁/豬膽汁: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膽的功效。

    • 清熱解毒: 輔助苦參、龍膽草清熱解毒。
    • 利膽: 促進膽汁排泄,緩解膽汁淤積。
  • 蜂蜜: 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潤燥、解毒的功效,在此方中主要作為賦形劑,並可調和藥性,緩解苦寒藥物對脾胃的刺激。

  • 生薑甘草湯: 生薑辛溫,可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甘草甘平,可補脾益氣、調和藥性。二者合用可溫中和胃,顧護脾胃正氣,並減輕苦寒藥物對胃腸的刺激。

3. 方劑功效

谷疸丸集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利尿通淋、利膽退黃於一體,通過清除體內濕熱邪氣,恢復脾胃運化功能和膽汁的正常疏泄,從而達到治療谷疸的目的。

總結

谷疸丸是一個針對濕熱型谷疸的有效方劑,其組方精簡,藥效明確,通過清熱燥濕、利膽退黃,達到治療目的。不同醫家對原方略有調整,如加入梔子、人參、大黃等,以增強清熱、補氣、通腑的功效,使其更符合具體證型。

傳統服藥法


苦參3兩。
上為細末,用牛膽一個,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白水或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黃熱病腹瀉無尿及少尿多痰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谷疸丸, 出處:《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卷三。 組成:苦參3兩。 主治:谷疸。

谷疸丸, 出處:《濟生》卷四。 組成:苦參3兩,龍膽1兩,牛膽1枚。 主治:谷疸。

谷疸丸, 出處:《三因》卷十。 組成:苦參3兩,龍膽草1兩,梔子(去皮,炒)半兩,人參3分。 主治:谷疸,胃蓄瘀熱,氣濁,食谷不消,大小便不利,脹滿不下食,趺陽脈緊而數。亦治因勞發熱,熱鬱發黃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