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龍丸

粉龍丸

FEN LONG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60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膽經 25%
胃經 25%
膀胱經 25%
肝經
膽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粉龍丸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龍膽草味苦寒,入肝膽經,擅長清熱燥濕,瀉肝火,解毒消炎。對於因肝火上炎、濕熱蘊結所致的口苦咽乾、目赤腫痛、小便赤澀、濕疹瘡瘍等症狀,龍膽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配伍增效: 粉龍丸通常用於治療濕熱下注、脾腎虛損等症狀,而龍膽草與其他藥材如黃柏、梔子、車前子等配伍,可以加強清熱燥濕、利濕退黃、滋陰補腎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粉龍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粉龍丸主治「小兒疳困」。中醫所謂「疳證」,為小兒常見慢性營養不良或消化功能失調所致的病症,多因飲食不節、蟲積、脾胃虛弱或熱邪內蘊,導致形體消瘦、腹脹、毛髮枯槁、精神萎靡等。此處「疳困」應指小兒疳證伴有倦怠乏力、濕熱內蘊或食積化熱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性味與功效

  1. 龍膽草(君藥)

    • 性味:苦、寒,歸肝、膽經。
    • 功效:清瀉肝膽實火、燥濕瀉熱。
    • 作用:針對疳證中濕熱內蘊或肝熱上擾之證,可清熱燥濕,改善食慾不振、口苦、腹脹等熱象。
  2. 蚌粉(佐藥)

    • 性味:鹹、寒,歸肺、肝、胃經。
    • 功效:清熱化痰、軟堅散結、制酸收斂。
    • 作用
      • 化痰濕:疳證常見痰濕積滯,蚌粉能化痰濕,助消化。
      • 制酸和胃:若小兒因積食或胃熱犯酸,蚌粉能緩解不適。
      • 輔助龍膽草:其鹹寒之性協同清熱,軟堅散結以防濕熱結滯。

(二)配伍邏輯

  • 清熱燥濕為主:龍膽草苦寒直折濕熱,蚌粉輔助清化痰濕,兩藥相配,針對疳證之濕熱或食積化熱的病機。
  • 標本兼顧:龍膽草治本(清瀉肝膽濕熱),蚌粉治標(化痰、消積),適用於熱象明顯者。
  • 劑型設計:研末米飲調服,米飲(米湯)性甘平,能護胃氣,緩和龍膽草苦寒傷中之弊,適合小兒體質。

(三)推論延伸

此方可能用於以下具體表現:

  • 濕熱型疳證:見黃膩苔、口臭、腹脹拒按、小便短赤。
  • 痰食互結:兼有痰多、食積不消,或輕度痰熱驚風。

禁忌推測:若非實熱證(如單純脾虛疳證),苦寒之品可能加重虛寒。然原方未載,此處僅依理推斷。


三、總結

粉龍丸以清瀉肝膽濕熱為核心,輔以化痰消積,適用於「濕熱內蘊」或「痰熱食滯」所致的小兒疳證。其組方簡潔,體現中醫「寒以清熱、鹹以軟堅」的配伍思路,並通過米飲顧護脾胃,契合小兒用藥「輕靈平和」之特點。

傳統服藥法


龍膽草、蚌粉。
上為末。
每服半錢,用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粉龍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 組成:龍膽草、蚌粉。 主治:小兒疳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