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龍膽散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燥濕,瀉肝膽火:龍膽草性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之功效。龍膽散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肝膽濕熱、小便不利等症狀,龍膽草的清熱瀉火作用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 利水消腫:龍膽草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水腫。對於濕熱導致的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龍膽草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龍膽草在龍膽散中起到清熱燥濕、瀉肝膽火和利水消腫的作用,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龍蛤散方劑中包含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文蛤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龍蛤散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病症,文蛤能清熱解毒,消散熱毒,改善病症。
- 利濕排膿:文蛤入膀胱經,能利濕排膿,促進膿液排出。龍蛤散治療的瘡瘍腫毒常伴有膿液積聚,文蛤利濕排膿,有助於膿液排出,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蛤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龍蛤散主治「瘡疹入眼,初覺腫痛者」,即因熱毒瘡疹(如天花、麻疹等)引發的眼部紅腫疼痛。此方針對初期熱毒上攻目赤之證,透過清肝瀉火、解毒消腫以緩解症狀。
組成與邏輯推理
龍膽草(去蘆)
- 性味苦寒,歸肝、膽經,擅長清瀉肝膽實火、燥濕解毒。
- 針對「瘡疹入眼」之病機,肝開竅於目,熱毒上炎易致目赤腫痛,龍膽草能直折火勢,從本源清熱。
蛤粉(海蛤殼煅製)
- 性味鹹寒,歸肺、腎經,傳統用於清熱化痰、軟堅散結。
- 此處取其鹹寒之性,助龍膽草清熱解毒,並借其收斂之效緩解眼部腫脹;另可能利用其礦物質成分(如鈣質)局部收斂消炎。
治療原理
- 清肝瀉火為主:龍膽草主導,直清肝經火毒,從內解除熱毒上攻之源。
- 解毒消腫為輔:蛤粉協同清熱,並可能通過外用(摻藥於肝片敷貼)緩解局部炎症。
- 載藥與引經:以豬肝為藥引,因「肝主目」,取「以肝補肝」之義,助藥力直達病所;米泔水(洗米水)性涼,可清熱和胃,避免龍膽草苦寒傷胃。
配伍特點
- 內外兼治:內服藥末結合外敷(肝片摻藥),增強局部療效。
- 先通後清:原方強調「先以清涼飲子利動」,可能先通腑瀉熱,再清肝明目,符合中醫「釜底抽薪」之治法。
此方展現中醫「標本兼顧」思路,以苦寒直折配合局部物理療法,針對熱毒性目疾的急性期具有良好的邏輯合理性。
傳統服藥法
龍膽草(去蘆)、蛤粉各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2錢,獖豬肝半兩,薄批,摻藥在中,以線纏定,用米泔於銀石沙銚內炭火慢慢煮,至肝熟為度,食後少頃食之,以汁送下,日3次。須先以清涼飲子利動,再以此方與兔肝丸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龍蛤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八。 組成:龍膽草(去蘆)、蛤粉各等分。 主治:瘡疹入眼,初覺腫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