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殼膏

LUO KE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胃經 28%
膽經 14%
膀胱經 14%
腎經 14%
肝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螺殼膏中加入血餘炭,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止血生肌: 血餘炭為動物血經炭化所得,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之效。螺殼膏多用於外傷出血、潰瘍等症狀,血餘炭可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並防止感染。
  2. 清熱解毒: 血餘炭性涼,具清熱解毒之功效。螺殼膏中常加入其他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材,如金銀花、連翹等,血餘炭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症。

螺殼膏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龍膽草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針對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狀,與螺殼膏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藥效。
  2. 引藥下行: 龍膽草入肝膽經,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將藥力引導至局部患處,促進藥物吸收,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螺殼膏」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根據古文記載,螺殼膏主要用於治療瘑瘡。瘑瘡是一種皮膚病,症狀為皮膚瘙癢、起疹、流汁。

螺殼膏的組成成分包括:

  • 血餘炭:具有止血、化瘀、消腫的功效。
  • 龍膽草:具有利濕退黃、清熱燥溼的功效。
  • 螺殼:古文記載為「爛者」,可能指的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菌或抗炎作用。
  • 亂髮(燒灰):與血餘炭類似,具有止血、收斂的作用。
  • 頭垢:在古代可能被認為具有吸附、清潔的作用。
  • 膩粉:可能指的是某種具有潤滑、保護作用的粉末。
  • 水銀:古代外用藥中常用水銀,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但毒性較大。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胡粉:古代外用藥中常用,具有收斂、吸濕的作用。

從成分分析,螺殼膏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清熱燥濕:龍膽草、黃連均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可以減輕瘑瘡的濕熱症狀。
  2. 止血收斂:血餘炭、亂髮(燒灰)、胡粉等成分可以止血、收斂,促進瘡面癒合。
  3. 抗菌消炎:古方中的水銀以及可能的螺殼成分有助於抑制感染,減輕炎症反應。
  4. 吸附清潔:頭垢可能被認為有吸附作用,有助於清潔瘡面。
  5. 潤滑保護:膩粉可以起到潤滑和保護的作用,減少外界刺激。

總結

螺殼膏通過清熱燥濕、止血收斂、抗菌消炎等多種途徑,達到治療瘑瘡的目的。其組方體現了中醫外治法的特色,即通過局部用藥,直接作用於病灶,減輕症狀,促進癒合。

但需要注意的是,古方中含有水銀,具有一定的毒性,現代中醫已不建議使用。其他成分的具體用量和配伍比例也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傳統服藥法


螺殼2-7枚(爛者),亂發(燒灰)、頭垢、龍膽末各等分。
合研如粉,以三年油澱和。
敷之。加膩粉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螺殼膏, 出處:《外台》卷三十引《删繁方》。 組成:螺殼2-7枚(爛者),亂發(燒灰)、頭垢、龍膽末各等分。 主治:瘑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